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Web2.0的典型性应用,微博的出现丰富了广大网民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利用手机终端、电脑登录等方式在微博上发表140字以内的日常生活信息,还可以通过微博参与讨论公共话题、报道突发性事件。微博,成为了网民获得话语权和表达权的最便捷、最简单、最具时效性的方式之一。微博所具有的创新性特质吸引着越来越的人开始“织围脖”。大学生利用微博扩宽交际面与以往不能接触到的偶像群体对话、利用微博求职、求知、参与社团活动等,使大学生成为了微博用户中非常活跃的一组人群。
本文以传播学经典理论--创新扩散和“使用与满足”等理论为支撑点,以成都高校大学生为例,尝试对微博这样一种新的媒体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采纳与扩散规律做出分析和研究。文章介绍了三网日益融合的趋势,对微博的内涵以及微博的“低使用代价”、“易用性”等可感知属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梳理了微博在国内发展的现状;以网络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传播渠道、创新代理人、采纳者等角度对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扩散过程和规律进行了描述和归纳。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动机需求以及其作为“大学生”群体的身份和属性是微博在成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采纳和扩散的决定性因素。文章最后分析了微博在高校大学生中扩散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