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翻译中老残人物形象的再现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残游记》被鲁迅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社会文化意义。老残作为全书的灵魂人物,承载着作者刘鹗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学翻译不仅要传达字面意义,更要传递作者的思想。因此,老残人物形象的再现成为翻译这部小说的重点。关于老残这一人物的塑造,直接描画的笔墨较少,其人物形象多以对话的形式来展现。对话是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对小说中对话的理解离不开语境,而语境正是语域理论所关注的重点。根据语域理论,语域包含三大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基于这三个变量,语域理论可系统有效地分析对话。本文选取《老残游记》三个英译本中的对话翻译,运用语域理论,聚焦老残人物形象的再现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老残人物形象的三大维度——游医形象、文人形象和侠者形象。基于这三大维度,本文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出发,分析原文对话的语域特征。然后,对比分析原文对话的语域特征与三个英译本中对话翻译的语域特征,考察对话翻译中语域的重建对老残人物形象再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话翻译中,译者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影响原文语域在译文中的重建,进而影响老残人物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这样一来,很多体现原文特殊语域的文化负载词和表达失去了文化特色,未能在译文中重建原文的语域,从而影响了老残人物形象在翻译中的忠实再现。谢迪克的译本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倾向于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一方面,这有效地实现了原文与译文语域的对等,从而在翻译中完整地再现了老残的人物形象。但另一方面,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得有些地方的译文表达很奇怪,反而没能再现原文的语域,进而使老残的人物形象失真。林疑今和葛德顺的译本将归化与异化翻译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在翻译中重建原文的语域,从而真实地再现了老残的人物形象。此外,三个译本均在语式上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衔接,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改变原文的语式。由于这三个变量相互影响,所以有时语式的改变会引起语场和语旨的变化,进而可能影响老残人物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
为了通过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尾焰红外特征监测推力室喷嘴雾化状态,采用多学科仿真技术,耦合蒸发、燃烧和传热过程,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推力室蒸发-燃烧-尾焰场一体化仿真模型;采
上世纪60年代初,武汉测绘学院十几位女同胞从制图系毕业,分配到驻扎在甘肃酒泉的国测地形七队实习锻炼,让她们了解掌握编制地图所需的数据是测量员如何从野外艰辛劳动中获取的,从而提高编图的责任感。对95%由男子汉组成的野外测量队来说,女同胞的加入无疑带来了清新、活跃、欢快。从与她们擦肩而过时闻到的清香,到听她们轻轻哼出的《喀秋莎》,看到她们对野外生活的好奇与向往,都给年轻的男同胞带来了耳福、鼻福、眼福。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研究调节阀以不同速度作动时燃气发生器压强、燃气流量和发动机推力等参数的响应情况,分析了阀门作动速度对燃气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动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