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视觉感官要求的提高推动了虚拟学习社区形态上的变革,使原有基于文本、图片的二维虚拟学习社区逐渐向日益逼真、细腻的三维虚拟社区转变。而Second life自从2003年问世,就成为了三维虚拟环境的典型代表,获得了语言学、商业、医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研究者的亲睐,成为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创新视角,为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式教学、体验教学以及虚拟课堂、虚拟实验、技能实训等多种教学实践形式提供互动平台。首先,本文对国内外Second life教育应用现状、教育功能以及虚拟学习社区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虚拟学习社区研究实践进行述评,发现传统的虚拟学习社区存在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缺乏真实情境创设以及无法产生临场感和满足情感需求等问题,而Second life的教育功能恰巧能够解决传统社区的诸多不足。其次,借鉴钟志贤教授的学习环境“7+2”模型,将三维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定位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支持工具、学习共同体以及学习活动五个方面,并基于该要素对Second life虚拟学习社区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开发,使其形成拥有虚拟化教室、图书馆、会议室以及报告厅等多样化学习场景的虚拟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任务发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它们共同支撑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与群体协作学习任务。最后,选定对象对构建的Second life虚拟学习社区进行试用,共分为两轮进行。第一轮是小规模的试用,旨在从场景呈现、虚拟化身体验以及工具交互等方面查找新建社区应用于教学实践时的不足,进行修改和完善,优化社区;第二轮是组织试用者分组和分批次进行试用,跟踪观察和记录各组试用者的学习行为,并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者心理和态度变化。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知基于Second life虚拟社区开展的互动学习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