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三个双p-二酮配体,即4,4’-双(4,4,4-三氟-1,3-二氧代丁基)二苯甲胺(MBDA),4,4’-双(4,4,4-三氟-1,3-二氧代丁基)二苯基脲(BTPU),4,4’-双(4,4,4-三氟-1,3-二氧代丁基)二苯基吡啶(PDBP)。并对相应的配体进行了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表征。在三个配体的基础上,合成了9个配合物,即Ln2(MBDA)4[Ln=Eu (1), Sm (2), Dy (3), Yb (5), Nd (6)]; Dy2(MBDA)3(phen)2 (4); Ln2(BTPU)4 [Ln=Eu (7), Sm (8)]; Eu2(PDBP)4 (9)。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质谱,热失重,元素分析以及单晶结构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2,3,5,6,7,8,9为双核四螺旋结构,而配合物4为双核三螺旋结构,中心离子都是反四棱柱构型。4的三螺旋结构是因为我们在何处的过程中引入了辅配体1,10-菲洛林取代了一个MBDA配体,即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辅助配体的方法来改变、调节配合物的螺旋结构。以上9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发光寿命、磁性及对各种过渡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配合物1,2,5,6,7,8,9在特定的激发波长激发下分别表现出Eu3+Sm3+, Yb3+, Nd3+的特征吸收峰,说明三个配体配体能敏化稀土离子在可见及近红外发光。配合物3,4磁性测试结果表明,3在低温下表现出慢弛豫行为,4在低温下表现出单分子磁体行为。1的乙腈溶液加入Ni2+,荧光发生淬灭,并且质谱中出现[Ni2(MBDA)2+2H2O+2CH3CN]2-,表明了1中Eu3+与Ni2+发生的离子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