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儿童鼻部疾患中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据调查,对于像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青少年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可能高达50%[1],而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等等因素,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对下气道疾病,如肺炎、哮喘等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重大影响。研究表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在发病期间学习成绩下降的十分迅速[2],而长期受其所困的儿童生活和心理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产生抑郁心理的可能[3],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目前,国内外发表的成人过敏性鼻炎相关指南中提到,AR常见临床症状为流清水样涕、鼻痒、鼻塞、打喷嚏,在专门针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指南中[4,5],也是将流清涕、鼻塞、打喷嚏及鼻痒描述为儿童AR最常见的典型症状。同样,在我国中医儿科所制定的小儿AR相关指南中,对其症状描述亦与成人典型症状相符,而中医五官科未专门对小儿AR的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指南的制定。但在临床上,成年人可完整描述以上症状,但儿童因体质原因,本身在过敏期所表现出的症状就可能不与成人一致,又因年龄的差异,其表达能力存在不同,这就会致使不同年龄段的AR儿童所描述的症状或行为表现出现偏差。另一方面,AR症状又与感冒相似,也因而造成了很多患儿的失治与误治。因此,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外在表现就成为了确定其是否处于过敏期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患儿刚开始出现某些特有症状时即开始为其进行抗敏治疗,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属“鼻鼽”范畴,且中医对本病的防治有着许多研究。中医鼻病序贯疗法(Sun’ s sequential therapy,SST)在同一方药的基础上,将中医外治法与内治法相结合,同时结合中药的药学和药理特点,将同一方药熏鼻、点鼻和口服三步方法在同一剂方药的煎煮过程中完成,达到治疗鼻病的目的,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疗法。在小儿鼻科疾病的治疗上,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则多选用熏鼻+点鼻两步法,无需儿童口服中药。本研究主要通过对AR患儿的临床症状排序,及不同年龄段AR患儿症状上的比较,探寻小儿过敏性鼻炎在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及特有表现,通过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治疗效果进行探索的临床观察,为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干预提供思路和治疗经验。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小儿AR不同年龄段之间患者的鼻部、眼部、咽部症状,中医兼证,以及行为表现上存在的差异,与成人的症状表现亦有不同,通过临床观察,证明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对小儿AR的疗效,为小儿AR的症状研究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并对小儿AR的治疗及干预提供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对2019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症状学调查,列出患儿在过敏期时可能会出现的近九十种症状,并嘱患儿家长根据患儿发病时期的表现进行评分,根据评分高低对患儿在过敏期最有可能表现的行为进行排序;并选取其中接受为期2-4周的中医鼻病序贯疗法治疗的肺脾气虚型、非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且就诊时间不处于花粉期的患儿进行重点分析,每2周复填一次调查问卷,对不同症状评分变化进行观察,研究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117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其中以肺脾气虚证为多见,共79例(67.5%),肺经风热证28例(24%)及肾阳不足证10例(8.5%)。三种中医证型在小儿AR发病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本研究共纳入3-6岁的学龄前AR患儿66例,其常见的前15个症状及行为依次为:睡眠呼吸音粗60例、打鼾57例、鼻塞57例、抠鼻57例、张口呼吸56例、流清涕54例、自汗54例、盗汗54例、眼痒50例、鼻痒50例、鼻内见白色干痂43例、口臭43例、纳食不馨41例、用手向上搓鼻40例、向上耸鼻39例;6-12岁的学龄期AR患儿共51例,其中最常见的15个症状及行为依次为:流清涕43例、鼻塞43例、打喷嚏40例、抠鼻39例、睡眠呼吸音粗38例、眼痒38例、盗汗37例、自汗34例、流黄涕33例、鼻内有白色干痂33例、嗽嗓子33例、鼻痒32例、鼻内黄色干痂31例、用手向上搓鼻30例、咳嗽30例、张口呼吸29例;3.学龄前AR患儿和学龄期AR患儿在打喷嚏、流鼻血、睡眠呼吸音粗、打鼾、瞪眼及纳食不馨症状的对比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在43例非季节性、就诊时间未处于花粉期的肺脾气虚证患儿中,通过2周的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治疗后,显效1例,有效33例,无效9例,其在治疗2周的疗效有效率为79.0%。在此43例患儿中,共收录28例治疗4周的患儿,其中新增痊愈1例,新增显效7例,新增有效3例,其在治疗4周的疗效有效率为89.2%。5.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在AR患儿的鼻塞、流清涕、打喷嚏、鼻痒的前后治疗对比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流鼻血、流黄涕等其他鼻部症状,睡眠呼吸音粗、打鼾等夜间呼吸状态,眼痒等眼部症状,咳嗽、嗽嗓子等咽部症状及气短、自汗及盗汗等中医兼证的前后治疗对比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及意义:1.成人AR与小儿AR在四大主要症状上存在差异。大多数成年AR患者在症状上均可见流清涕、打喷嚏、鼻痒及鼻塞,而AR患儿则以鼻塞、睡眠呼吸音粗、流清涕及抠鼻最为多见,且AR患儿在打喷嚏、鼻痒及流清涕三个症状的发生频率上均明显低于成年AR患者;2、不同年龄段AR患儿之间也存在着症状及行为表现上的差异。学龄前AR患儿在打鼾、睡眠呼吸音粗、瞪眼、纳食不馨症状的发生频率上高于学龄期AR患儿,学龄期AR患儿在打喷嚏、流鼻血症状的症状发生频率高于学龄前AR患儿;3.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可改善AR患儿的流清涕、打喷嚏、鼻痒、鼻塞、流黄涕、鼻衄等鼻部症状,睡眠呼吸音粗及打鼾等夜间呼吸状态,眼痒等眼部症状及咳嗽、嗽嗓子等咽部症状。4.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在治疗2周的AR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9%,其中治疗4周的AR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2%;如上研究显示:成人AR与儿童AR,以及不同年龄段的AR儿童之间,由于年龄、表述能力不同等原因,其症状表述、对鼻腔不适行为的反应不同,所以不同年龄段的AR患者的主要表现也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在患者前来就诊时,要考虑年龄特点。尤其在患儿前来就诊时,除关注四大主要症状外,一些头面部乃至全身症状亦需要注意,同时,也需要对就诊患儿是否存在抠鼻、搓鼻、耸鼻等异常行为对其家长进行仔细询问,以助于儿童AR的早期诊断;如上治疗结果可看到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对儿童AR治疗的有效性外,由于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辩证后用药,体现了对患儿用药的中医原则,同时无需患儿口服中药,提升其用药的接受性和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