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络中干扰消除方法的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的LTE-A标准中,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小区的频谱效率以及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将不同类型的低功率节点引入LTE-A中所形成的异构网络可以很好地提高系统性能,但是引入的不同低功率节点却使得整个异构网络中小区间的干扰变得更加复杂。已有的干扰协调技术已经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优方法,将协作多点传输(CoMP)技术应用于异构网络中,可以通过基站间的协作消除小区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能源效率和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首先,本文介绍了LTE-A的系统构架及其关键技术,针对在LTE-A系统中引入低功率节点所造成的新的干扰问题进行分析。为了减少异构场景下不同类型小区间的干扰问题,提出了釆用CoMP技术。文章根据波束成形技术,针对移动终端配置多根接收天线情况,设计了能够消除异构网络中小区间干扰的块对角化(BD)算法,增加了网络的吞吐量,进而提高了系统能源效率。定义了一种能源效率的度量标准,并将其转化为凸优化问题,确定了影响异构网络能源效率的因素。最后仿真证明,所提算法相对于传统的迫零(ZF)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能源效率。异构网络中协作多点传输技术能够有效消除多种网络的相互干扰,然而网络用户的信道获取会受到传输时延和量化误差的影响,其干扰消除的效果变差。当终端用户配置多根天线的条件下,其性能损失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文章对两种非理想因素带来的吞吐量损失进行了推导分析,给出了吞吐量损失的理论上界,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由于基站间的回程链路存在开销时延以及信道的估计、量化过程均存在误差,导致了波束成形的设计存在偏差,干扰消除效果变差,最后综合考虑信道估计误差、量化误差和基站间协作开销时延,设计了收发联合的干扰消除鲁棒性波束成形。通过仿真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块对角化波束成形算法,所提算法更好地消除了小区间干扰,系统的吞吐量和误码率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S模式的雷达高度表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是针对采集的不同类别数据,提取各类数据的信息,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设计数据库,便捷地实现数据组织,存储,操作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些安全威胁中,移动僵尸网络发展迅猛,已经蔓延到移动互联网的各
电力通信网中业务具有行业特殊性,单纯采用公共通信网中路由算法为电力通信业务分配业务路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电力通信路由算法主要分为单路由算法与双路由算法,同时考虑业务服务质量(Qo S,quality of service)与网络风险的单路由分配算法相对较少,且电力通信网路由算法对双路由问题关注较少。本课题的开展,能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提高电力通信业务的管理与维护水平。对电力通信业务的路由分配问题
视频传输以及视频监控作为信息化建设中一个主要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网络的公开性以及其他不安全因素,我们往往希望能够将我们要传送的数据,图像以及视频等信息进
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分布式电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量处于疏管状态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发电时会给大电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现有方法难以满足未来数以亿计的分布式电源信息管理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对分布式电源进行管理。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是当前国际空间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主要思想是在分布的网络环境中通过形成松散耦合的自治节点实现高性能的多源异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本文结合我国目前
随着多种无线接入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全球移动性和服务连续性要求的出现,使得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多种无线接入网络共存的局面。无线网络之间的异构互联互通成为必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沟通的方式日益增多,人们对于沟通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多媒体方法在通信中的应用日益显得重要起来。人们对于多媒体通信中的视频通信也给予了厚望。
绝缘子具有支撑导线和阻止电流通过的功能,是变电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元件之一。绝缘子红外图像具有一般红外图像的共性,如反映目标热信息、清晰度较差,但也具有独特的信息。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