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寒地校园建设,常常选择在自然环境优美的滨海、滨江新区等存在丰富水体的场地。由于水体对于寒地校园气候的调节,对寒地校园景观的丰富,以及水体对自由、希望、求知精神的象征,使得很多寒地大学热切希望将水体空间引入校园。然而,由于水体空间的盲目引入,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方法和实例参考,常常由于气候急剧变化而产生冻胀,由于地域针对技术不足而问题多发,由于校园风格模仿南方而缺失特色,处在一个“不用可惜,用之易败”的尴尬境地。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以建立适应寒地自然气候和地域特色的校园水体设计原则,构建符合寒地校园水体空间本质的设计逻辑,和解决寒地校园水体空间建设中所遇到的技术困难三个角度,对寒地校园水体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首先,从发掘水体空间给校园人群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作用为出发点,界定了本文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研究范畴、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从寒地水体空间的特性分析开始,发掘寒地校园引入水体空间的积极意义,确立以趋避风寒的适度原则、对话校园的契合原则和利导冰雪景观的特色原则的寒地校园水体空间设计原则;进而,从设计策略层面,论述了寒地校园水体空间应从宏观统筹全局。遵循寒地气候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利导规划区域内自然水体和地形特色,并充分贴合校园人群的行为习惯,确定具有特色,又恰当可行的适度寒地校园水体空间规划格局;最后,从设计手法层面,剖析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特性元素,将建筑、道路、广场、景观整合为以校园人群切身感受为基点的空间单元,并由这些单元组合形成寒地校园水体场所。使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环境度有机完整,一脉相承,特色鲜明。从设施配置层面,对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设施细部,从水体植物维护、水体驳岸设施、以及水体构筑物整合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技术研究和案例归纳。本文以探求寒地水体空间在大学中存在的本质意义为出发点,遵循制约因素,发掘优势特色,整合技术资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抓住主要矛盾、逐层深入的优化创作设计,以期为将来寒地校园设计提供一些有贡献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