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文化与社会不断趋同的年代里,与地域主义相关的历史文化保护议题,始终具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探讨吕洞山区苗族村落的文化,可以采用村落民族志的方法,从人、神、文、史、地、产、景几个方面深入了解该区域少数民族的村落形态。藉此明确界定村落文化变迁与村落遗存的类型与样式,以了解村落的特殊历史过程、与村落生态环境的适应,以及外来文化复合作用的机制。对这七大要素的组合研究,揭示了村落的文化特色。较之其他村落,吕洞山区苗族村落具有以八合鼓与撼山鼓为代表的苗鼓文化——鼓点密集、强劲有力;以带有“火塘间”和“籽蹬屋”的建筑文化——黑瓦房和吊脚楼;高腔文化——兼具了戈阳高腔“辗转改益”特性与本地苗歌、山歌、巫歌“山野性”的高腔艺术;傩戏文化——保持苗歌苗戏独有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这些文化特色承载了厚重的苗族农耕文明和乡土性。然而近年来,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文明浪潮席卷全球,苗族村落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冲击。例如文化功能不断被弱化,文化保护机制不健全,市场化、利益化、泛娱乐化越来越突显。为此,需要找准保护的主体力量,挖掘保护的根本动力,注重文化保护的选择性,使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达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