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从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乡村治理,然而,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服务错位、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中提到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不搞一刀切,杜绝形象工程。因此本文从农民行动逻辑切入,分析农民的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模式的关系,试图找出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村治模式的演变与农民行动方式变革的梳理和分析,解决二者之间关系问题。第一章梳理了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相关概念,分析二者之间调试和约制的关系。第二章梳理建国以来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和农民行动方式的变革。第三章分析我国农民行动取向多样化及其根源。第四章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提出农民行动逻辑整合化的路径。通过以上写作,文章得出二者之间关系存在调适滞后的现象,农民行动日益向自治化、主体化、城市化转变,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发挥监督作用;提出应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完善乡村自治与社会共治制度体系、从国家、社会、个人方面进行多元治理,从而彰显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引领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运用社会行动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社群主义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同时,吸收国外专家、学者为我国农民理论研究提出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乡村治理提供参考。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国家、社会、农民、农村自治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