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钥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环境观测、预报系统和医疗护理等领域。然而,由于自身资源严重受限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WSNs面临诸如节点捕获、选择性转发等安全威胁,从而造成隐私数据的泄露。因此安全技术是WSNs大规模应用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密钥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较为实用和有效的算法,其中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方案,相比其他算法有较大的优势,因而更加适合资源严重受限的WSNs。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算法过于复杂;网络的连通率和抗节点捕获攻击存在矛盾;网络的安全性随时间不断降低等。因此,本文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连通率为动机去探究新的WSNs密钥管理算法。研究的主要贡献有:1)提出了基于分组和部署知识的WSNs密钥管理方案。首先将部署区域划分为互不重叠的正六边形网格,同时将节点分组,每组节点部署在对应的网格,并在组内和组间同时使用基于Blom的多密钥空间算法。算法中,部署知识的使用减少了密钥分配的盲目性,使得有可能成为邻居的节点之间能以较大概率共享密钥,同时利用Blom算法的安全阈值特性减少了节点捕获攻击对网络安全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连通率和抗节点捕获性能。2)提出了基于哈希链的多阶段部署WSNs密钥管理方案。假设节点的寿命小于整个网络的生存周期,借助部署周期的概念对网络的生存时间进行建模。算法中,每个节点利用从前向和后向密钥池中选取的密钥来确保网络的前向和后向安全,通过在新的网络部署周期对密钥池进行更新,限制了密钥的生存时间,减少了攻击者利用已经捕获的密钥对网络实施进一步攻击的机会。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以较低的平均不安全度确保网络的抗节点捕获性能不随时间而降低。
其他文献
人类视觉系统处理一个场景时,会优先将视觉注意力集中在该场景的近似对象上,使得获取该场景中主要信息的时间最短,这些可能的对象构成的区域即为目标候选区域。在图像分析和
"十二五"规划推出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出台和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促进了工程机械租赁行业的发展。然而,仍存在着市场集中度低、租赁企业数量多且分散、经营模式传统
5G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 Multiple-Out MIMO)在近年来广受关注,要减小用户间相互干扰和信道噪声带来的影响,在下行发送端需要进行预编码。随
为了解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一种全新的双工方式——同时同频全双工获得了关注。然而,全双工节点处由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间的回路产生的自干扰是全双工方
红外目标跟踪技术是根据红外探测器感应的红外图像,通过将背景和目标区分开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跟踪。该项技术目前广泛应有于精确制导以及红外预警系统中,在国防军事上具有战略性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环境感知、目标监测等方面。已有的无线传感器定位技术多为有源定位,定位目标需要绑定有源器件或电子标签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站各电气设备将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以太网无缝通信,变电站保护、控制等诸多信息传递时延要求较高,在系统重负载时存在实时性问题。IEC61850提出了用实时GOOSE报文进行通信,但并没有涉及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具体实现方法,同时随着对GOOSE报文研究的深入,GOOSE报文在电力系统各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另外,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GOOSE报文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