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形认知的中美高中化学教材插图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较明确提出“图形思维”和“图形认知”等内容,对学生图形认知的培养提出了间接要求。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料,插图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插图将文本中的信息转换为图片,让读者对文本中的内容有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插图作为教材文字系统的补充,与语言符号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材内容。本研究从图形认知的角度,开展中美高中化学插图比较研究,以期为教材插图的选择提供参考,也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插图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从信息时代认知方式的发展、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间接要求、高考命题的新走向等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并进一步对研究意义并对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研究对教材、图形认知、插图进行了概念解读,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对化学教材比较、插图、图形认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从认知负荷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教材插图研究的意义。第三部分构建了化学图形认知指标体系,基于已有文献,结合信息加工理论。将化学图形认知确定为图形识别、图形理解、图形迁移、图形想象四个一级维度。研究进一步编制了化学图形认知测试题,调查了高中生对中美教材插图的图形认知水平,应用spss-statistics25和Winsteps对测试题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测试题信效度良好,且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中美教材插图中的图形认知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M1=16.05,M2=17.12),但在图形识别与理解维度,学生对美版IBC教材中插图的识别和理解显著优于人教版插图(其中图形识别:p=.014<0.05,M1=4.89,M2=5.73;图形理解:p=.049<0.05,M1=4.14,M2=4.69),在插图的图形应用维度,学生对人教版插图的应用优于IBC版教材插图(p=.015<0.05,M1=4.21,M2=3.53),在图形想象上,学生对两版教材插图的图形想象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对学生进行了进一步访谈分析,发现插图本身特征如插图颜色、插图组织、插图的图文关联等影响了学生对教材插图的认知。第四部分是基于第三部分的研究,结合文献梳理,确定了影响教材插图图形认知的插图本身特征,包括插图表征、图文关联、插图目的、插图内容、插图组织、插图呈现。研究以此作为教材插图评价的维度,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划分了各维度的水平,并通过试测、认可度调查,证明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以应用于进一步的研究。第五部分是利用构建的教材插图评价量表,对人教版和IBC高中化学教材插图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定量结果来看,人教版插图密度为1.322幅/页,美国IBC教材插图密度为1.393幅/页,美国IBC教材插图密度略高于国内人教版教材,但整体而言,插图密度差距不大。基于插图比较维度,对中美高中化学教材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IBC版教材插图表征显著优于人教版教材(M1=2.39,M2=3.13,p=.00<0.05);从图文关联来看,IBC版教材插图图文关联水平显著优于人教版教材(M1=2.73,M2=3.11,p=0.049<0.05);从插图功能上来看,两版教材插图在插图功能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M1=2.58,M2=2.64,p=.786>0.05);从插图内容上看,IBC教材插图内容水平显著优于人教版教材插图(M1=2.82,M2=2.19,p=.00<0.05);从插图组织上来看,人教版教材插图组织显著优于IBC教材插图(M1=2.32,M2=1.79,p=.021<0.05);从插图呈现上来看,IBC教材插图呈现水平显著优于人教版教材插图呈现(M1=2.05,M2=2.54,p=.014<0.05)。研究者通过结合具体的教材插图,对中美教材插图的量化比较结果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发现:插图表征上,IBC教材颜色较丰富,并用丰富的插图底色如红色、橙色与插图主体形成强烈比较,突出插图主体细节;图文关联性上,两版教材都对插图配有一定的文字说明,但仍存在图文不匹配,易造成读者认知冲突的插图;插图功能上,两版教材装饰性插图比例都相对较少,解释性插图较多,都注重插图的深度教学功能,但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上,美版注重学生演绎思维的培养,人教版注重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插图内容上,IBC版教材插图内容较广,注重学科整合,人教版注重利用插图,促进学生了解职业发展;插图组织上,IBC教材插图多是单独呈现,人教版教材更注重知识整合,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插图呈现上,两版教材都采用单一表征的形式进行内容呈现。IBC教材实物图比例较高,其次IBC教材也利用数学模型呈现相关概念,人教版教材多采用表格的形式。第六部分是启示与反思。研究通过对中美人教版化学教材和IBC教材插图的比较研究,发现IBC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插图,都呈现鲜明的特色。第六部分中对我国教材插图的设计、以及教师使用教材插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促进教材插图的有效利用。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采石废弃地被修复为城市绿色空间,亟须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研究采石废弃地的植被修复。分析现阶段多种基于土地复垦学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技术的特点与不足,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解读采石废弃地的价值并提出修复原则。结合国内外采石废弃地景观修复的实践案例,总结适合于景观营建的植被修复策略和方法。针对岩壁与裸岩陡坡、边坡、坑口迹地和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提出15种植被修复策略,并指出其技术
<正> 关于太湖地区稻麦上氮肥的适宜用量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以现行的施用技术为基础,主要以硫铵和碳铵为研究对象的。考虑到我国尿素产量的迅速增加,以及尿素粒肥深施在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增产效果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以尿素为对象,将现行施用技术与粒肥深施下的适宜用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是我们在1982—1985年间的有关研究
期刊
<正> 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为了保障学校正当权益.于今年上半年发出《通告》,规定: 一、必须保证学校现有的占地面积,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借口侵占学校用地,已侵占的要限期退还。二、凡因土地归属问题与学校发生争执的,双方必须通过协商妥善解决,首先尽可能支持学校;城建部门对有争执的土地应迅速协助划定归属;在未经商妥和划定之前,不准强行占领;对于有关学校权
期刊
语言论发展至今,在国际前沿逐渐出现了三种新的思想转向趋势。其一是思辨转向,它发起对语言任意性原则的挑战,破除以语言等为标志的“相关主义”思路,而主张对实在进行思辨,迎合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科幻研究方向。其二是事件转向,它质疑语言差别性原则,融合后结构主义,立足事件思想这一新的观察角度,引出了新叙事学与新媒介研究。其三是生命转向,它更为深入地从语言的发生性维度出发,在清理语言论中神秘的拟人化残余的
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远程办公需求增加,带动了云视频行业需求,视频会议逐渐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H.264具有较高的压缩比以及良好的网络亲和性等优势,x264作为符合H.264编码标准的编码器,在拥有不错压缩性能的同时其本身还是一个开源的项目,因此其占有率依然非常的高。虽然视频会议在当下有着极大的应用范围,但是x264视频编码器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视频会议场景的编码压缩需求,在针对会议视频编码时目前存在一
<正>【专题综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反抗列强以争取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近代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一次次反抗,并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西方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它也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本专题一般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的根本。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教授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讨"共情"之美,既具有理论上的价值,也具有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语文教学包罗万千,其中阅读教学是举足轻重的内容之一。想要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现课堂“生本”意识,就要寻求其阅读支点:有效补充资料,拓展共情内容;适时拓展资料,推动阅读共情;力求“四者”贯通,达到认知共情。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所编写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其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插图的种类和数量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增加,教材插图在内容、构思上别具风格、精美绝伦。这些形象、生动而又直观的画面不仅让化学教材变得精彩纷呈,而且它们还蕴含着深刻的化学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挖掘插图背后所隐藏的化学知识,本论文将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