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红外波段具有大气透明窗口、热辐射和分子指纹吸收等特殊性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光学天线是微纳光学中近年来新兴的概念,类似于射频和微波天线,光学天线能实现自由空间传播的光场与亚波长局域场能量之间的耦合和交换,是光场调控的有效途径。亚波长金属或介质结构中的共振模式在发光器件、光电调制器和光谱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对中红外光学天线的共振模式特性和物理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红外波段具有大气透明窗口、热辐射和分子指纹吸收等特殊性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光学天线是微纳光学中近年来新兴的概念,类似于射频和微波天线,光学天线能实现自由空间传播的光场与亚波长局域场能量之间的耦合和交换,是光场调控的有效途径。亚波长金属或介质结构中的共振模式在发光器件、光电调制器和光谱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对中红外光学天线的共振模式特性和物理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研制了尺寸渐变的条形贴片和非对称“十”字型微结构天线,实现了多个磁偶极子叠加和杂化形成的磁共振、环形矩和磁四极子等新颖共振模式,揭示了角度不敏感的宽带共振吸收、高品质因子、偏振选择性激发等独特模式特点,并实现了微结构调控的宽带红外吸收、交叉偏振转换和高灵敏折射率传感等性能。研究结果丰富了红外光学天线的新颖特性,对于微结构等离子天线共振模式的理解和器件研制具有研究价值。论文的主要创新研究工作包括:1.基于多个磁偶极子的共振叠加,设计并制备了尺寸渐变的条形贴片天线,实现了角度不敏感的中红外近完美宽带吸收。金属-介质-金属三层结构中的磁偶极子共振被广泛用于实现各个波段的完美吸波体,本论文基于磁偶极子与自由空间光之间的角度不敏感耦合机理,提出了尺寸渐变的金属条形贴片天线,其结构由300 nm厚的Cu基底、600 nm厚的Al2O3介质和100 nm厚的金属条阵列组成,其中上层的金属条的宽度在1.6?m到4.2?m范围内逐渐变化。实验测试表明该天线样品在29.2~38 THz频段的吸收率超过80%,在0?-75?入射角范围内均保持宽带强吸收特征,具有角度不敏感的共振吸收新性质。2.利用多个磁偶极子的耦合杂化,设计并制备出非对称的“十”字型微结构天线,实现了具有高品质因子的环形矩共振模式,并揭示了其独特的偏振转换和折射率传感性质。受限于金属本身的欧姆损耗,常规金属微结构中的电共振和磁共振模式通常具有较高损耗,其品质因子一般小于20。基于多个磁偶极子的相干耦合,论文研制了非对称的“十”字型微结构天线,其由300 nm厚的Cu基底、500 nm厚的Zn Se介质和金属条阵列组成,其中上层的金属条阵列由四个长为550-700 nm、宽为150 nm的金属棒按“十”字型非对称方式排列。测试结果表明天线样品在82.6 THz处具有环形矩共振模式,其磁场呈首尾相连的涡旋状,品质因子Q为60.2。该模式在-45°、15°和75°等特殊偏振角度下被激发,在-90°、-60°、-30°、0°、30°、60°和90°等偏振角度下具有效率为17%的交叉偏振转换性能,同时还具有优值FOM为4的折射率传感性能。该项工作实现的环形矩模式的品质因子和折射率传感优值是红外波段同类金属天线中的最高值。3.在所研制的非对称“十”字型微结构天线中,还实现了具有高品质因子的磁四极子共振模式。磁四极子作为一种高阶的磁共振模式,具有低辐射损耗和强局域场增强等重要特性,由于其具有暗模式的属性,在光学天线结构中通常难以被观察。在论文研制的非对称“十”字型微结构天线中,除了82.6 THz处的环形矩共振模式,实验在80.4 THz处还观察到了磁四极子模式,多极子展开分析表明该模式由方向相反的两对磁偶极子耦合形成,具有86%的共振吸收,品质因子Q为57.4,在-75°、-15°和45°等特殊偏振角度下被单独激发,其激发的偏振条件与82.6 THz处的环形矩共振模式不同。此外,该磁四极子模式在-90°、-60°、-30°、0°、30°、60°和90°等偏振角度下具有效率为18.4%的交叉偏振转换性能,与82.6 THz处的环形矩共振模式类似。该工作揭示的磁四极子模式对于光学天线结构中高品质因子暗模式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电磁理论的两个主要应用,雷达和通信系统长期独立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两者的宽带化、网络化趋势导致无线频谱资源日益拥挤,雷达通信一体化的概念在此背景下被提出。根据发射信号和设备类型的不同,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频谱共存一体化系统(SCIS)和信号共享一体化系统(SSIS)两个方向。雷达通信一体化可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显著降低系统冗余、能耗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功率
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领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的连接设备数量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使得无线通信系统覆盖范围内的任何设备均可接收到发送信号。因此,提供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服务是5G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网络设计和运行的首要任务之一。相较于传统的例如密码学等上层加密技术,物理层安全技术从信息论的角度
机载雷达利用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技术,能有效抑制地面杂波,提升动目标检测能力。杂波协方差矩阵的估计是机载雷达STAP的核心。然而传统STAP算法在非均匀杂波环境下面临着小样本难题,这将严重影响杂波协方差矩阵的估计精度,造成杂波抑制和动目标检测性能下降等问题。利用杂波与目标先验知识,如杂波协方差矩阵的低秩特性、结构知识等,能够消除回
无人机载预警雷达具有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强、覆盖范围广、无人员伤亡等特点,可完成敌对目标的追踪、己方作战的指挥等任务,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无人机载预警雷达正朝着高高空、长航时、临近空间、隐身等方向发展。在战争中,随着无人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理论进一步的发展,无人机载预警雷达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将不断扩大。无人机载预警雷达系统前进的脚步也给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
相控阵天线具有高增益、波束捷变及波束赋形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在军事雷达领域和民用领域。近年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对相控阵天线的需求激增。作为无人机载雷达的重要部件,无人机载相控阵天线在雷达性能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无人机平台载荷舱空间小、载重能力有限,这就要求相控阵天线具有宽频带、多功能、宽角扫描、高效率的特点,还要求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和集成度高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是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无线通信技术,其利用传统数字调制符号和天线的索引共同传输信息,从而可以降低射频开销,简化硬件实现结构,具有较低的功耗、信号处理复杂度和较高的系统链路配置灵活性。因此,空间调制技术有望为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网络的广泛部署,移动设备的视频播放量持续增长,无线多媒体传输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无线视频传输框架的不足之处愈发明显。主要是因为其视频源编码层和信道编码层是分离的,且被证明仅在点对点通信中是最优的,无法有效地为多用户分配资源并保证视频传输质量。为解决该问题,非编码无线视频传输框架被提出来,对传输过程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进行跨层联合优化,利用线性信号处理方法,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多媒体应用需求的急剧增加对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抗差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oint Source Channel Coding,JSCC)这种抗差错传输技术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LDPC码作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信道编码技术,在JSCC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对存储系统的容量以及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里德-索罗门(Reed-S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蓬勃发展,微波低频段的频谱资源日趋拥挤,系统间相互干扰也日益严重。毫米波段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使得未来通信系统高容量高速率信息传输成为可能。但毫米波频段大气传输损耗严重,受雨雾影响衰减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天线对辐射能量有较强的聚焦能力。空馈阵列天线继承了空气耦合馈电天线以及微带阵列天线的优点,能够灵活的对馈源天线辐射的电磁波进行调制,具有聚焦能力强、馈电简单、设计灵活
与仅发射相同载波频率信号的传统相控阵(Phased Array,PA)不同,频控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对每个阵元的载频施加不同的频率偏移。这使得频控阵的发射波束不仅具有与相控阵发射波束一样的方位角依赖性,而且与距离有关,从而形成了距离和方位角联合依赖的波束方向图。因此,拥有更高自由度的频控阵在具备相控阵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目标定位、电子对抗和安全通信等领域的广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