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承担是侵权责任领域需要规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与实施,涉及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如何进行认定这一议题,相关条文不仅承继了《民法通则》中的基本认定标准,而且指出可以从监护人角度出发来认定各方当事人的侵权责任。由于未成年人是特殊的侵权主体,且在未成年人侵权事件中都涉及到如何认定监护人职责是否合理履行,因而同一般侵权责任相比,未成年人侵权事件在责任认定和责任承担方面有较大的不同。未成年人群体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群,受年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等限制,未成年人通常缺乏某些事件的辨识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以及事后对被侵害人的相关补偿能力,这些往往是导致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在事实认定和责任承担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在相关未成年人侵权案件的责任认定中,如何认定未成年人、监护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如何在保障受害人合法权利的同时,让行为人受到妥当的教育,让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平衡受害人、未成年人以及其监护人三者间的利益关系,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基于此,笔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即分析我国相关立法及国外相关立法,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研究了未成年人侵权责任主体、归责原则及监护人减责的相关内容,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概述。该部分首先给出一些相关名词定义,随后分责任主体、归责原则、监护人减责三方面给出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国内外现状,最后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侵权案件的典型案例,剖析我国当前相关立法仍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未成年人侵权责任主体问题。首先是总结我国当前未成年人侵权事件中的责任主体,随后分析问题并提出完善未成年人侵权责任主体的相关立法建议,如建议明确未成年人可作为侵权责任主体等。  第三部分论述未成年人侵权的归责原则。该部分主要总结了我国未成年人侵权中监护人责任归责原则的主要观点,并提出监护人责任归责原则的完善建议。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监护人的减责抗辩。该部分分析了我国监护人减责抗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护人减责抗辩方面立法的完善建议,如增加减责事由,给出监护职责是否合理履行的认定标准等。
其他文献
早在上世纪中期《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过程中,中国推进了普遍的人权价值。1997年10月27日我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2001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
水作为生命之源,是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随着工业、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这一重大决策以推进水环境治理,从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本文以党的领导为前提、河长制为基础,同时借鉴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以河长制为代表的水环境治理实践中,政府、市场、公众与社会组织遇到的障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炼总结相关典型经验,提出相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