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与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renm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人口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食用水稻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如高温、干旱和洪涝等不利气候条件的频发和强度增加,对稻米的需求、供给和水稻生产造成严峻的挑战。为了满足世界人口对稻米的需求,提高适宜生态条件下的水稻单产和增加水稻总产量日趋紧要。本研究以作物栽培调控技术(育秧、种植密度、水份管理、氮肥管理等)构建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于2009-2011年在中国湖南浏阳市永安镇大田条件下进行了定位试验,并于2011-2013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菲律宾)大田进行了氮肥与品种的互作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和氮肥与品种互作下的水稻群体冠层结构、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整精米产量、灌浆特性、氮肥利用率、辐射利用率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模式间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稻谷产量在早季和晚季均以T4>T5>T3>T2(当地农民模式)>T1(氮空白模式),与对照T2模式相比,T4、T5和T3模式在早季和晚季3年平均分别增产32.7%、20.4%、15.7%和37.1%、28.8%、14.8%。究其增产的原因,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T4、T5和T3模式的单位面积穗数和颖花数不论早季和晚季均显著高于T2模式,同时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并没有显著降低或有所提高;从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生产来看,T4、T5和T3模式齐穗期的LAI在早季和晚季分别比T2模式增加51.0%、27.8%、16.9%和64.0%、49.2%、25.3%,总干物质积累量在早季和晚季分别增加30.3%、18.1%、14.2%和39.9%、32.7%、12.9%。(2)不同栽培模式间的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率(NUE)存在显著差异。相对T2模式,T4、T5和T3模式的氮素积累量在早季和晚季分别增加42.1%、23.7%、18.2%和89.1%、75.5%、35.0%,氮肥农学利用率(AE)分别增加45.2%、46.0%和68.2%、127%、127.3%和97.8%,氮肥偏生产力(PFP)分别增加9.5%、19.1%、42.5%和16.0%、27.5%、38.5%。水稻氮素积累量和NUE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氮肥后移使T4、T5和T3的花后总氮积累量在早季和晚季分别平均增加78.3%、54.8%、68.8%和74.0%、63.4%、31.8%,二是“干湿交替”水份管理及叶片化学调控等措施使T4、T5、T3的氮转运量在早季和晚季比T2模式分别增加22.0%、10.7%、2.8%和137.3%、104.6%、59.5%。(3)各栽培模式间的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R)和辐射利用率(RUE)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T2模式,IR在早季和晚季T4、T5和T3模式平均增加13.4%、9.6%、4.6%和14.1%、11.7%、4.4%,RUE在早季和晚季分别增加15.0%、8.0%、9.4%和16.7%、33.9%、8.4%。相关分析表明,不论早季和晚季,产量均与IR、 RUE呈极限著正相关(p<0.001),但是IR在早季的相关系数大于晚季,而RUE在晚季的相关系数大于早季。表明通过扩大群体的大小提高水稻群体IR,是早季提高产量的关键途径;而提高改善群体质量进而提高RUE是提高晚季产量的关键途径。(4)品种和氮肥施用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各参数均产生较大的影响。提高施氦水平增加起始灌浆速率(GR0),延长第二次灌浆高峰时间(T2)和最大灌浆时间(Tmax),缩短第一次灌浆峰值时间(T1),从而导致平均灌浆速率降低;随施氮水平增加,前期(S1)的灌浆时间缩短,中期(S2)和后期(S2)的灌浆时间延长,导致前期灌浆速率变大和中后期灌浆速率减少。研究还表明,季节间灌浆特性的差异大于氮肥水平间的差异。灌浆特性对稻谷产量尤其是整精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缩短第一次灌浆峰值时间(T1),延长第二次灌浆期时间(T2),增加前期的灌浆速率(MGR1)和降低中期和后期的灌浆速率(MGR2和MGR3)均能显著提高水稻整精米产量。(5)用ORZYA2000模拟可获得产量潜力与气候产量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季,当施氮水平在80kg N/ha和120kg N/ha条件下,各品种的可获得稻谷产量潜力分别比气候产量潜力降低了22%-33%和12%-21%,可获得干物质生产量潜力分别降低16-23%和3%-15%;但是在旱季,水稻可获得产量与气候产量潜力的差距较小,如在140kgN/ha和210kgN/ha条件下,可获得产量和干物质生产潜力分别比气候产量和干物质生产潜力降低仅为3%、1%和5%、3%。表明在没有环境胁迫的条件下(如旱季)培育新的高产量潜力的品种已经刻不容缓;同时有必要根据水稻不同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利用气候产量潜力来指导水稻生产和氮肥管理,而不仅仅以对照品种产量的增减作为依据。(6)水稻不同群体对实际稻谷产量、气候产量潜力和整精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稻谷产量有所增加,但是氮肥过高后,使部分品种的产量降低,凸显出水稻品种对氮肥效应的趋势不一致;但是整精米产量在氮肥增加的情况下均有所增加,同时高的稻谷产量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整精米产量,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基于籼稻商品化条件下,将产量潜力定义为“在肥水充足、病虫杂草、倒伏及其他胁迫得到有效控制、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水稻品种应具有较高的整精米率的气候产量”。综合考虑土壤和环境条件及具较高“整精米率”的“气候产量”可作为评估标尺来追踪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产量增加的幅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且为国家解决就业和加速城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日渐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生存艰难。
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今文化、技术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需要依赖资源,资源的重要角色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生上机操作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强化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人才工作,大幅提升人才的总量、素质、贡献
函数,专门用来描述和刻画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工具。在正比例函数y=kx(k是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中,k是恒定的,y随z的变化而变化,前者为变化之因,后者为变化之果,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我们不妨尝试用它来描述人生。  不言而喻,包括心智、家庭等在内的先天条件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成熟、成功的基石。在漫长的求索中,它们改变甚微,抑或始终不变。这便是我们的人生系数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区各个学校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近几年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风景园林建筑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然而功利思想引起的问题和某些设计误区,迫切需要设计者把生态思想融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