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地被菊为试材,进行了花粉生活力测定、不同授粉处理方法、种子萌发和杂交后代主要性状遗传特性几个方面的研究,探讨了适合地被菊花粉生命力测定的方法及培养基;不同贮藏条件对地被菊花粉生命力的影响;不同授粉处理、方法对地被菊杂交亲和性的影响;比较了地被菊当年种子和贮藏种子的发芽率;比较了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分析了地被菊花色、瓣形、重瓣性、株高、冠幅、花径等主要性状的遗传特性,旨在提高地被菊亲和性及结籽率,获得更多杂种,为杂交方法培育地被菊新品种、丰富菊花资源奠定基础。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离体萌发法是最适宜地被菊花粉活力测定的方法,最适宜的培养基是150g/L蔗糖+20mg/L硼酸+10mg/L CaCl2+150g/L PEG6000。其中,PEG6000是促进地被菊花粉萌发的主要物质;水分和温度是影响地被菊花粉生活力的重要因素。干燥贮藏条件下,20℃贮藏的花粉第2d就丧失了活力。花粉活力丧失速度随着花粉贮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80℃非干燥条件下花粉活力可以保持60d以上。所试验的地被菊品种均为自交不亲和;当柱头呈Y形时,是最佳的授粉时期;品种间存在杂交障碍,有正反交结籽率迥异的现象。因此,选择合适的品种做母本,是提高其杂交结籽率的有效途径;蜜蜂授粉、重复授粉、柱头涂抹生理盐水和赤霉素都可以有效的克服地被菊品种间杂交障碍,其中蜜蜂授粉效果最好。地被菊种子无休眠期,但发芽率普遍较低。温度对种子活力影响较明显,4℃条件下可以保持种子活力在60d内没有明显变化。杂交后代花色和瓣形具有明显的偏母性遗传倾向,杂交后代花色中,红色的遗传能力要比其他颜色更强一些;重瓣性和花径在后代均表现出了遗传优势,后代性状平均数与亲本中亲值的比值分别为125.20%和104.00%;株高和冠幅在后代均表现出衰弱的趋势,后代性状平均数与中亲值的比分别为86.72%和94.88%,后代群体中也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超亲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