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三十载,历经19个风雨春秋,4000个交易日,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截至2009年9月8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619家,总市值高达20.51万亿元,已超越日本排名全球第二、新兴市场第一,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但是,在肯定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相比西方的成熟的股票市场,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并且有其中国特色,其中还有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作为公司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股利政策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只要股份公司继续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便会永久地延续下去。合理的股利支付政策,不但可以树立起公司的良好形象,还能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及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不规范或不正常现象。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A股在1999年以前很少支付现金股利,三分之二以上的上市公司都不派现。2000年11月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主席范福春在第六期上市公司董事培训班上指出,上市公司不分配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不满和监管机构的注意,不利于投资者树立信心,不利于上市公司规范、稳健的运作,也有违董事会履行对股东的诚信义务,他指出,证监会正在研究把现金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随后,2001年2月25日,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一条指出担任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应当重点关注公司最近3年未有分红派息,董事会对于不分配的理由未作出合理解释等事项,并在尽职调查报告中予以说明。从此,我国学术界对于作为股利支付重要形式之一的现金股利支付的研究也从冷到热,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借鉴西方的现有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先是对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的因素做出理论分析,而后辅之以实证分析,以2000年至2005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作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及Logit回归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特点及影响因素。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将上市公司面临的现金流不确定性程度纳入影响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因素。虽然过往有理论和调查指出现金流不确定性程度在现金股利支付中的重要性,但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其重要性程度的并不多见。早先的研究大多不会将现金流的不确定性程度作为研究股利支付的主要影响因素,最近的一些研究甚至没有将其纳入控制变量的范围,导致我们对于现金不确定性程度在现金股利支付中所扮演的角色知之甚少。本文尝试为此做出一些贡献,研究现金流不确定性程度对现金股利支付的影响,以判断现金流不确定性是否是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共分为五章,结构和要点如下:第一章:绪论。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即旨在分析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的各个因素及判断现金流不确定性是否是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的关键因素之一,随后说明研究假设、研究意义和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先是追溯西方国家股利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览西方主要股利理论,如西方股利理论中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古典学派和现代学派,其中在古典学派分别介绍了以围绕股利是否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划分的“中间派”(认为股利的高低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右派”(认为高股利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左派”(认为低股利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现代学派中则介绍了“客户效应”、“股权结构”、“代理成本”和“信号”等理论,进而概括国内外有关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最后总结出其对本文的启示。第三章:我国现金股利支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本章先是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股利支付方式,对现金股利的概念进行解释,指出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原因,随后简单地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现状,最后,结合西方股利理论和文献综述的启示,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可能性大小的因素——公司面临的现金流的不确定程度、所处寿命周期阶段、面临的投资机会、股权结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及持有现金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实证研究假设。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运用二元选择模型Logit模型研究对是否支付现金股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根据上述章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现金股利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