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与RS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enn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特点反映出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程度。人类的活动正在不断加剧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扰动,我国的土地资源,尤其是优势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山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因此本文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利用1984年~2015年多期卫星影像、DEM、地貌、社会人口经济等数据,结合GIS与RS技术对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过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出土地利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响应机制。通过构建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斑检测和提取模型,探索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获取方法,并建立了研究区20世纪90年代、2000年、2010年、2015年,共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集。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该区域以草地、林地为主,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均较少的土地利用现状。该区的土地利用总体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一直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在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双重扰动下,林地、草地、耕地间的相互转换尤为频繁,耕地和建设用地呈持续增加趋势,受地震灾害影响,未利用地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岷江上游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和人类活动较频繁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偏高,其他区域偏低。通过分析4个研究时段中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因子类型上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得出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地和草地间的交替转入转出集中发生在海拔2000~4800m之间的中山和高山,坡度为15°~25°的半阴坡和半阳坡上。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主要发生在海拔3800m以下且坡度在25°以下的河谷、中山、高山之间。对主要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数据进行社会经济人口因子驱动力分析,并得到了相应的驱动力回归模型,从而得出1990~2015年驱动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社会人口经济因子。人类扰动因子才是驱动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大的方针政策的导向,是驱动其变化的强烈扰动因子。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认识区域的土地利用特征和演变规律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区域的土地利用潜力,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土地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人类对于自然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造也从未停止,这些改造一方面对自然景观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
流传于少数民族侗族地区的“三三棋”是一种简单易学,活动性、娱乐性很强的棋类,有着独特的的背景文化与不同的方法和规则,本文主要从侗族地区“三三棋”概述、侗族地区“三
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被列入主粮之后,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马铃薯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乌兰察布市
目的分析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孤独感与衰弱、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腹膜透析门诊随访的188例非卧床
<正>6月12日,2018年广州市青少年三棋锦标赛新闻发布会在广州棋院召开,据广州棋院院长余钢粮介绍,此次赛事由广州市体育局主办,广州棋院、广州市围棋协会、广州市象棋协会、
休闲渔业既是渔业功能的拓展,又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之一,对渔业转型升级、渔民就业增收、渔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持续的为我国海洋经济、精神文明、生态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维生素K缺乏症有上升趋势,为了优生优育,对新生儿、3个月以内母乳喂养儿常规维生素K预防性治疗极其重要。因此:应该加强对乳母的营养指导,最关键的还是
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是我国主要的葡萄干生产区和优质制干葡萄产地。近年来,新疆自治区政府对林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转基因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它对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其备受争议。2014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6,种植面积为390万公顷,作物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