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中的直子世界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aiuggid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喜爱,特别是女主人公直子及以她为中心所形成的“直子的世界”因其沉静与悲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直子及其世界的分析,以往的论者无不加以重视,但是以往的论文总是将“直子的世界”放在作品内部,以横向、静态的视点来分析“直子的世界”,这样虽然能够解决作品中有关直子的疑问,但是对直子这一人物怎样产生,在村上文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都无法回答。由于“直子的世界”与《挪威的森里》之前的村上前期文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本论文中,笔者将尝试把直子及其世界放在村上前期文学作品群中,以纵向、流动的视点去分析考察其构造、形成,从而探究“直子的世界”在村上文学中所处的位置与意义。本论文分为六章,主要梗概与结论如下:在第一章中笔者提出并证明,在以《且听风吟》为代表的村上春树前期作品中存在着与《挪威的森林》的直子有若干相似性的人物,可以以直子为中心将这些人物称为“直子系谱”。从该系谱中,不难看出村上对该人物及其之死都怀有一种无法释怀的沉重。在前期作品中,虽然作者习惯于以超脱、淡薄的手法去淡化一切,包括淡化直子的死。但是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对直子的死不再淡化处理,而是以一种沉重的笔调和敢于直面的姿态去刻画直子之死,揭示直子的死因。这可以说是作者的转变,本论文的考察目的之一就是探讨这种转变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村上春树在构筑“直子的世界”时所运用的手法,比如“异空间”、自闭症、“井”等都是村上春树惯用的文学手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手法是村上文学的传统手法,因为它们在《挪威的森林》之前与之后,已经被反复使用,打上了村上文学的印记,成为了村上文学的关键词。而本论文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就这些村上的传统手法本身及其如何构筑“直子的世界”进行论述、分析。第二章以系统研究“异空间”的两篇先行研究为基础,分析在村上前期作品中是否存在着“异空间”及其在作品中的出现方式,并对其存在的原因与意义进行探讨。通过这种分析探讨,可以看到“异空间”贯穿于村上前期文学作品,是村上坚持的一种传统手法。然后,鉴于芳川泰久等先行研究认为《挪威的森林》中不存在“异空间”的观点,笔者提出反论,并证明阿美寮即作品中的异空间。而关于“异空间”在构筑“直子的世界”上的作用则在对直子内心世界进行分析之后的第五章与其他两个手法一起论述。第三章论述自闭症是村上前期作品中主人公,特别是叙述者的主要特质,它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中村上春树的行为方式相重合并反映了村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是村上文学中明显的特征。在《挪威的森林》中这种特质在直子身上得到深化。自闭症既是直子内心世界的外化,同时又是直子将外部世界内化的过程。通过对该症状的分析,能够逐渐接近直子的病因,为看清“直子的世界”提供一个有效的视点。第四章笔者深入到直子的潜意识中,分析直子之死及其死因。在此之前,笔者收集了前期作品中关于“井”的段落,通过分析,证明了“井”是村上文学中最为重要的文学手法之一。并利用先行研究,去探讨“井”的内涵。在确立了“井”的含义为潜意识层后,着重深入分析直子的潜意识,从中寻找直子的死因。这部分是“直子的世界”的核心,因此篇幅较长。分析完构成直子世界的三要素后,在第五章中,具体探讨每一要素是怎样构筑“直子的世界”及该世界为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问题。另外,由于这三个要素分别代表着村上文学的传统,因此,由这三要素所构成的“直子的世界”应该说是代表着村上文学传统的世界。那么,“直子的世界”为何会在《挪威的森林》中得以构筑成功呢?笔者在第六章探讨了该问题。其思路大致为,三要素的成长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每个要素作为主要手法被运用于作品的时间各不相同,即它们成熟的时间各不相同。在《萤火虫》中村上春树将自闭症安排在属于直子系谱的女主人公身上,在《盲柳和睡女》中形成了深“井”的意象,而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异空间”的手法成为该作品方法论的主体。笔者认为,当这第三个要素成熟时,作者才得以描述出之前一直无法描述的无比沉重的直子世界。在本论文的结论部分,笔者提出一个事实,就是从现阶段的村上文学来看,《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最后一次写直子了。而在这最后一次对“直子的世界”进行描述时,村上较为齐全地综合运用了自己文学的主要手法、概念等。这就引出了本论文的结论,即《挪威的森林》的“直子的世界”是作者总结、整理自己前期文学的结果。
其他文献
《山海经》的《海经》、《荒经》所记载的东方奇形怪状之人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身体上部器官发育过度,生有长臂。第二类是身体下部器官存在缺陷,有的胸部洞贯,有的两腿交叉在一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封诊式》部分是当时官方记录辖区内案件发生和处理经过的一种官方证明文书。其中的“毒言”一词,日本学者工藤元男认为是楚地流行的巫术诅咒,类似于带有
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1924年4月斯大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方法具体化,1927年9月提出马克思主义学说具体化,1939年3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具体化。我们
本文是对“软文”话语的系统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是“软文”研究的综述,回顾了“软文”研究现状,通过对批评性研究和非批评性研究的梳理,总结成果与不足,进而提出本
南宋乡村社会与当代中国的乡村社会发展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研究南宋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可以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南宋乡村精英在国家的鼓励、个
元好问在词学理论上有着独特的建树,在承继苏轼以来“以诗为词”的词体观念即“词诗”说的基础上,在其词学思想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词史意识。他还进一步借助于传统诗论,引入“言
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学生管理体制、育人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本文以燕山大学材料学院实施导师制实践为基础,分析推行导师制的共性问题,为建立切实可行的导师制机制与模式
<正> 1980年8月出版的《辞海》这样解释“历史”:“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在习惯上,
意思表示是民法上一个核心的概念,研究意思表示的成立,分析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是对民法基本概念的一次再梳理。研究意思表示不同要件缺失情形下对当事人的救济,是完善我国法
以14个苜蓿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混合盐碱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