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粘流体既包含牛顿流体又包含非牛顿流体。由于流体粘度较大,导致其流动困难。即使对于非牛顿流体,在速度较小时,依然可视为牛顿流体处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低粘度的牛顿流体,对于高粘流体的研究较少。为了了解高粘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场及其波动性,进而掌握高粘流体的传热传质特点,本文以水溶性硅油作为介质,通过实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模拟,对其在折流板上的降膜流动过程中的速度分布,膜厚,表面更新频率等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设计实验装置和流程,通过实验对高粘流体的降膜流动过程进行研究。实验中借助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或LDV),可得到流体内部各点的瞬时速度。根据计算机显示信号,可得到液膜厚度。实验首先研究了液体流量、粘度对膜厚的影响,并回归出经验公式。接着研究降膜高度和横向位置对膜厚分布的影响。在研究速度分布过程中,首先验证平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确保在不同时间段内测量的速度保持一致。接着,在距板面不同距离处,分别测量了流动方向、板宽方向的速度分布,并得到较为合适的测量位置。在该位置处的不同流量和不同粘度下,分别测量了沿膜厚方向的速度分布。将测得结果与Nusselt理论值比较,发现膜厚和速度的实验值均较Nusselt理论值大。最后得到在一定流量和粘度下的液膜表面更新速率。运用CFD模拟高粘流体在折流板上的流动情况。边界条件均与实验条件一致。分别比较在不同流量和粘度下,在第三块折流板上的膜厚和平均速度。在各个位置上的速度沿膜厚方向的分布,均呈现抛物线状;随着流量的增加,膜厚增厚,速度增大;随着粘度的增加,膜厚增厚,速度减小。综合比较发现,平均速度的模拟值较实验值偏小,膜厚的模拟值较实验值偏大。在较大流量、较高粘度的情况下,模拟值与实验值更为接近,其误差在9%以下。通过实验和模拟可以发现,尽管流体速度很小,但经过折流板后,由于其对流体流动方向的改变,流体的流动产生了明显的波动,加强了表面更新,这对于传质传热过程是比较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