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e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的后处理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是在传统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第三代新型低消耗的的光伏设备。它是用纳米晶半导体(QDs)代替染料作为光吸收媒介,它有很多优点,例如可以调节的禁带宽度、高的消光系数、很强的固有偶极、多重激子效应、高的光稳定性等,使得QDSSCs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原位生长化学池沉积(CBD)的方法,用CdSe量子点敏化纳米多孔TiO2、ZnO薄膜,得到CdSe/TiO2(ZnO)工作电极并组装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采用修饰的钝化方法对CdSe/TiO2(ZnO)工作电极进行后处理,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首次在CdSe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的后处理过程中引入ZnSe作为晶格匹配过渡层,使电池的光电性能及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2、在CdSe/TiO2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ZnSe/ZnS协同后处理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至3.46%(Pt作为对电极),相对于单独的ZnS后处理的效率2.83%提高了22%,且电池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3、在CdSe/ZnO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ZnSe/ZnS协同后处理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55%(Pt作为对电极),相对于单一的ZnS后处理的效率0.68%提高了128%,并且电池稳定性明显提高。   4、合成了ZnO一维纳米棒结构,经过阴离子交换和阳离子交换法得到了ZnO/ZnSe/CdSe核/壳/壳一维纳米棒结构。  
其他文献
在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下,蓝藻水华暴发是水体污染的重要环境问题。溞属种类在生活史和分子机制方面对环境胁迫因素均有一定的抗性,形成适应策略,还可以通过母体效应将这种抗性传递给子代。本文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中华拟同形溞三种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核受体基因是一种保守的超基因家族,参与生物体的生理代谢、生殖发育、稳态和资源分配。基于先前的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到中华拟同形溞18条核受体基因。随着铜绿微
未来气候变化将对我国农业产生严重影响,会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加大,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及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模型模拟是研究气候波动对作物
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 MeJA)是植物对外界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应、诱导抗性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植物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病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在植物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