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评价理论三个子系统之一,介入系统调节和协商说话人或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确切的说,介入系统是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任何文本都可以被知解,以此来揭示其固有的对话潜式。说话人或作者以此来和听话者或读者实现建立联系,达成一致或者疏远的目的。本文旨在从巴赫金的话语对话性和马丁的介入理论两个角度分析安徒生童话,以期总结出安徒生童话中主要的介入资源,对话立场风格,以及与这种对话立场风格相应的修辞效果。所有介入资源的收集和分析都围绕这两个参数开展,第一个参数是对话紧缩和对话扩展。第二个参数是内部声音和外部声音。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法,该论文探讨了第一个研究问题“安徒生童话中主要的介入资源是什么?”和第二个研究问题“安徒生童话的对话立场风格是什么?”。基于定量研究的数据,该论文进一步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中主要的介入资源,以期揭示这些主要介入资源的资源的修辞效果,探讨的是第三个研究问题。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第一个参数中,安徒生童话中主要的介入资源是弃言(disclaim),摘引(attribute)和引发(entertain);第二个参数中,安徒生童话中主要的介入资源是内部声音(intra-vocalisation)。安徒生童话的对话立场风格是对话紧缩(dialogic contraction)用的略多于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同时,内部声音以压倒性的优势远远多于外部声音(extra-vocalisation)。通过定性分析方法得出:安徒生童话的修辞目的是激发或引导出其它的话语或对话立场,以此为文本知解对话背景。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启示:为了能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能激发或者引导他们观点和话语的弃言,摘引和引发资源。同时尽可能少的使用压制和排除孩子们观点和立场的宣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