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草地30种植物形态性状、产量及品质相互关系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嫩草地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区域草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饲用及食用价值,因此合理利用这些草地植物便显得十分重要。植物营养品质的测定往往需要借助仪器测量,费时费力,但对于植物形态性状及单株产量的测定相对容易的多。本研究通过分析植物形态性状、单株产量及品质的相互联系,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以期用形态性状及单株产量等指标来指示植物内部营养品质的变化。以松嫩草地30种草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不同时期进行取样,分析植物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叶片与种子大小数量权衡关系),对植物形态性状(株高、茎基部直径)、单株产量(叶干重以及茎干重)和品质(粗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最终建立了植物营养品质与单株产量以及形态性状的联系,结果表明:(1)叶片大小和数量和种子大小数量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当种子数量表示为单位茎重种子数量时,选取全生长季的种子来分析叶片与种子大小数量关系时,相关性并不显著,宜用最大生长季的种子数量来进行分析。(2)不同物种自然高度随着生育期延后均有增加的趋势,到了生长末期高度基本不再增加。绝大部分物种的茎基部直径随着生长期的延后而逐渐增加。生长季早中期,植物叶片干重和茎干重逐渐增加,进入成熟期,叶片干重和茎干重呈不断减少的趋势。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形态性状、单株产量及品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存在物种差异,形态性状(自然高度)对单株产量(叶干重、茎干重)及品质(粗蛋白)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茎基部直径变异幅度小,不宜指示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粗蛋白含量与自然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与叶干重和茎干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与叶干重分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茎干重分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植物对叶干重的投资比重越大,其粗蛋白含量越高,对茎干重投资的比例越大,其粗蛋白含量越低。自然高度及茎基部直径与叶干重和茎干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自然高度及茎基部直径对叶干重和茎干重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综上,形态性状(株高)和植物的单株产量对营养品质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随着生长季的不断延后,植物株高和茎基部直径随之增大,植物的叶生物量以及茎生物量逐渐增加,营养品质(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因此宜在草地植物的生长季中期进行采集利用,以获取较高的粗蛋白含量及单株产量。
其他文献
泥炭沼泽虽然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其碳储量却占全球土壤碳库的30%,是全球巨大的碳汇。工业废气以及农业化学肥料通过大气沉降与径流方式已经广泛地改变了泥炭沼泽营养物质水平。泥炭沼泽因为氧化还原环境的独特性,铁成为一种相对活跃的元素。因此,开展营养物质输入对铁碳关系影响的研究对泥炭沼泽有机碳稳定机制认知与可持续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长期施肥的开垦(水田)与天然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与
东北黑土区作为国家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但目前面临着黑土区水土流失日愈加剧,沟道侵蚀严重等问题。沟蚀发育过程复杂和影响因素耦合,数据资料获取困难,加之缺乏长期观测数据,因而沟蚀发生发展过程和机理一直是土壤侵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东北黑土区切沟活跃,沟蚀发育历史、速度、控制因素和关键过程尚存在较大争议的现实。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乡光荣村小流域的切沟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目标有
湿地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微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参与多种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区之一,具有多种类型的湿地资源。国际上针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河流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中,而对兼具水生和陆生特点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相对较匮乏。本研究以东北地区六个典型湿地为研究对象,包括三种湿地类型:滨海湿地(辽河口和鸭绿江口)、沼泽湿地(南瓮河、洪河和
受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松嫩平原土地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松嫩平原西部实施盐碱地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时,由于该区属于地下水浅埋深区,受地下潜水埋深动态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根域客土是否会被盐碱化,通过什么调控措施可以延缓这种盐碱化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田间试验为主,设置无膜对照、侧膜无底膜、侧膜底秸秆、侧膜底孔膜和侧膜无孔膜五种根域限制
学位
学位
为探究不同生长时期水稻品种耐盐碱性的差异,本研究选用89份利用高能重离子束辐照诱变水稻品种“通禾899”获得的突变体材料对其进行萌发期耐盐碱鉴定,以萌发率相对盐碱害率为指标筛选出10份典型突变体材料进行幼苗期及全生育期田间耐盐碱鉴定与评价。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苗期和全生育期水稻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可用于萌发期、幼苗期以及全生育期水稻耐盐碱鉴定的评价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水稻在萌
学位
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长期来该地区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湿地综合生态效益下降,土壤肥力流失和生态系统功能衰退。为了保护逐渐丧失的湿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该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退耕还湿等生态措施的开展,使得该区湿地土壤环境和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农田恢复成湿地后,水分和养分
湿地的水文功能退化会导致大面积的湿地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增加土壤有机碳(SOC)的分解速率和温室气体排放速率,使SOC含量下降。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SOC碳库储量及分子结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一方面通过吸附、共沉淀、络合等方式形成铁结合态有机碳(OC-Fe)使得OC避免遭到微生物分解;另一方面,当OC-Fe处于厌氧环境下,铁还原菌能够通过异化铁还原的方式导致铁氧化物所固持的OC被重新被释放。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