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沟流月去无声——论王安忆的上海故事小说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巾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风格和题材的作家.该文着重讨论她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上海故事小说.迄今为止,王安忆已经创作了《长恨歌》、《我爱比尔》、《富萍》、《妹头》《上种红菱下种藕》等中长篇来反映上海的历史、文化、生活,尤其是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王安忆的这批上海故事小说的创作,是与九十年代的上海怀旧热分不开的.但王安忆又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怀旧作品.她的作品有着她独特的个人风格.具体而言,该文拟从三个方面谈她的上海故事小说.在第一章《都市风情的见证》里,我们从王安忆对上海都市风貌的反映、上海都市精神的阐述、都市变奏这几个方面来探讨.由此可以看出,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是"王氏"上海.王安忆演绎的其实是一个存活在她自己多年以来的记忆和想象的上海,她所要作的是从尘封的历史中去探询远去风云的点点滴滴,用小说家的敏感和想象力复原一个繁华旧上海.在第二章《都市女儿的悲欢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安忆小说的都市女儿系列为我们展示了上海女性的方方面面.这些都市女性的生活,大多是平凡而非轰轰烈烈的.她们在这个城市实实在在地成长,对生命、对人生有着朴素而顽强的认识.王安忆主要描绘了三类人:自我生命意义的追求者、下层移民的典型代表、在人生碰撞中的坚守者.不管她们存在着什么样的缺点,她们都可以看作上海都市精神的一种折射.第三章《细腻精工的叙事风格》主要从叙事方法和对叙事方法的探索两个方面来分析王安忆的小说.总而言之,王安忆的上海故事小说对上海的城市风情的把握是相当精到的,但是,她的小说也不是完美无瑕的,依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她的小说语言、叙述视角等方面.
其他文献
李瑛是当代新诗史上有着独特艺术才情和个性的诗人.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审美存在,李瑛视诗歌意象为诗歌本位和重视意象化的意象观,以及张扬真善美与诗人人格力量的创作理念,终
该论文具体地分析了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女性话语方式和女性话语类型.在女性话语方式方面,从时间、意象、视角三个角度来阐释.她们对女性话语方式的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
本篇论文主要是对《宁波方言便览》和《宁波方言字语汇解》两书做专门的研究,试图一窥百多年前宁波方言的情况.本文运用这两部由当时来华的西方人士穆麟德和睦礼逊记录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