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暗物质问题是本世纪物理学最大谜题之一,各国科学家都在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研究手段来探索暗物质的本性。其中,基于极深地下实验室的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有望在近几年揭开暗物质性质的神秘面貌,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运行于意大利Gran Sasso国家地下实验室的DAMA/LIBRA实验发现其探测器极低能区的事例率呈现出年周期性变化特征,而且信号的各种实验特征与暗物质符合的很好。与此同时,同样运行于该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物质问题是本世纪物理学最大谜题之一,各国科学家都在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研究手段来探索暗物质的本性。其中,基于极深地下实验室的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有望在近几年揭开暗物质性质的神秘面貌,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运行于意大利Gran Sasso国家地下实验室的DAMA/LIBRA实验发现其探测器极低能区的事例率呈现出年周期性变化特征,而且信号的各种实验特征与暗物质符合的很好。与此同时,同样运行于该实验室的XENON100实验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采集了225天的有效数据,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利用这批实验数据寻找暗物质的核反冲和电子反冲信号,并在此基础上检验DAMA/LIBRA实验年周期性变化信号。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暗物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引申出二相型氙暗物质直接探测技术。第二章中比较详细的阐述了二相型氙探测器中闪光和电离信号的产生和探测,并对信号的特性和探测涨落重点讨论,为后面的物理分析奠定基础。在论文的第三章,我们讨论了XENON100实验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的内容是数据的筛选、本底模型的构建和Profile Likelihood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其中我们特别地讨论了单电子S2信号在XENON100探测器的产生机制和实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展了一套鉴别和降低中子本底的实验方法。该方法有效地为XENON100实验降60%的中子本底。利用电子反冲和原子核反冲定标数据,我们构造了XENON100实验暗物质探测数据的本底模型,进而应用Profile Likelihood统计方法来寻找XENON100数据中的暗物质信号。在XENON100实验225天有效暗物质探测数据中,中心区域34 kg液氙内能量处于(3-13)PE范围内共发现2个暗物质疑似事例,与本底贡献的期望值(0.96-0+0..1520)符合的很好。利用Profile Likelihood分析方法计算得知在全暗物质质量区间内并没有发现显著的信号存在的迹象,从而我们将XENON100实验数据的结果阐述了对暗物质与核子散射截面的上限。该结果不仅进入了大部分目前主流粒子物理模型预言的暗物质参数空间,而且排除了DAMA/LIBRA实验年周期性变化信号来自于原子核反冲的可能性。鉴于DAMA/LIBRA实验年周期性变化信号来自于暗物质原子核反冲的可能性已经被完全排除,一些理论学家先后提出多个粒子物理模型来将其解释为暗物质产生的电子反冲信号,从而例如XENON100实验基于原子核反冲的数据限制便不再适用。XENON100实验采集的暗物质探测数据为寻找暗物质与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年周期性变化信号并验证DAMA/LIBRA实验结果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具体内容将在论文的第四章详细讨论。XENON100探测器在寻找暗物质信号的同时也记录了表征探测器稳定性的物理参数(如压强、温度和液位等)以便进行后期分析。经过仔细分析这些物理参数的绝对涨落以及其与事例率之间的关联,我们得出XENON100实验探测器的稳定性足以用来事例率的年周期性变化特征。XENON100实验运行过程中由于循环系统的微小泄漏导致探测器中的氡气和氪气含量随着时间有比较大的变化,在精确标定这些放射性含量的基础上我们构造了完整的本底事例率随时间的演化模型。随后我们发展了一套Profile Likelihood数据分析方法来寻找数据中的年周期性变化信号。我们应用Profile Likelihood分析方法来寻找XENON100实验暗物质探测数据中事例率的年周期性变化特征。在能量为(2-6)keV的区间内,单步散射的信号样本和多步散射的本底样本均呈现出一定置信度(?2.8σ)的年周期性变化特征,但相位与标准的暗物质晕模型存在着2.6σ的偏差;高能量(6-10)keV区间内的事例样本中没有年周期性变化信号的存在迹象。在假设年周期性变化信号来自暗物质与电子通过赝矢量相互作用的模型下,XENON100实验结果与DAMA/LIBRA实验的不吻合度为4.8σ,从而进一步否定了DAMA/LIBRA实验年周期性变化信号来自于暗物质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形式化验证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题之一;等价验证是形式化验证中一个主流领域;互模拟等价验证作为等价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始于上世纪下半叶。互模拟等价验证研究关注的模型大都是无限状态系统,而多数无限状态系统都涵括在一个一般的框架——进程重写系统(Process Rewrite Systems,PRS)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大量在进程重写系统上互模拟等价验证的工作,主要分成互模拟等价性、互模拟正
图像分类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对图像分类的研究可以促进网络图像检索、视频监控和图像场景理解等实际应用的发展。图像分类既有静态图像分类,也有动态图像分类。静态图像分类含人脸识别、场景图像分类和图像目标识别等,动态图像分类指视频内容分类。图像分类的精度不仅受提取的特征影响,而且还取决于其采用的分类算法。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算法(SRC)在人脸识别领域的成功应用,引起了大量从事图
研究背景与目的胰岛β细胞量受胰岛β细胞大小、增殖、新生和凋亡动态调节,其在维持机体葡萄糖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机体的糖代谢需求增加时,胰岛β细胞量也相应的增加。当机体胰岛β细胞量扩增无法满足机体糖代谢需求时,糖代谢就出现异常。成年后胰岛β细胞的增加主要通过增殖途径,因此胰岛β细胞的增殖机制研究成为今年的一个研究热点。胰岛素、葡萄糖和生长因子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的重要营养素,而mTORC1信号作为
对称矩阵C称为完全正矩阵,若存在非负矩阵U使得C=UUT.完全正规划在组合优化,数理统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与完全正规划相关的若干问题.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我们简要介绍了完全正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完全正矩阵的判定问题是NP-难的.完全正矩阵的填充问题更为困难,是矩阵领域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个半定松弛等级算法,并讨论了算法的性质.当部分矩阵所有
随着图像特征编码在目标显著性计算、图像分类和人体再识别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在真实场景中理解和分析图像内容的能力越来越智能化。目标显著性计算核心思想是利用算法模仿人眼视觉显著性功能,目的是检测图像中吸引人视觉系统的感兴趣区域。图像分类是图像理解重要研究方向,任务是按照图像的内容把图像分成不同类别。人体再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是在多个不同的摄像头中识别特定的人。近年来,
中微子物理是高能物理领域最前沿的方向之一。中微子振荡也是迄今为止实验上直接观察到的唯一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现象,为新物理提供了突破口。中微子振荡由三个混合角,两个质量平方差以及一个Dirac相位角δcP描述。在大亚湾实验之前,最后一个混合角θ13还未被实验测得。而θ13的大小决定下一代测量未知参数δCP和质量顺序的实验设计,对我们完善对中微子的了解至关重要。可以说,θ13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跨膜蛋白质的膜内水解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而γ-分泌酶底物的水解过程则是一个受调节的膜内蛋白质水解过程。研究发现γ-分泌酶底物同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淀粉样前体多肽APP可以影响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发展,而NOTCH则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因此,研究γ-分泌酶调控的膜内蛋白水解过程对膜蛋白的功能至关重要,发现其新型底物以及研究其全局性底物特性可能会丰富对γ-分泌酶功能
黄单胞菌是一类重要的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能产生一种称为菌黄素的黄色色素。菌黄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是由pig基因簇负责完成,其中的xanB2基因参与产生一种扩散因子DF(diffusible factor)用于调控菌黄素生物合成。我们前期结果表明:DF是3-羟基苯甲酸(3-hydroxybenzoate,3-HBA),其参与菌黄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
背景: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各种组织如骨髓、脂肪、皮肤等,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它在体外易分离获得,移植后排斥十分微弱,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其他细胞,并取代受损的组织,从而达到修复作用。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可常被作为组织工程中较理想的种子细胞,并很有可能作为自体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等骨科疾病。锂剂被认为是治疗抑郁症和造血系统疾病的最
Mg-Gd-Y系合金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类高强耐热稀土镁合金,在轻量化需求极大的航空航天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过,航空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会摩擦生热,高温力学性能是其关键技术指标之一。而Mg-Gd-Y系合金的高温力学行为研究还不系统,合金的成分、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还不甚明确,尤其是析出相对高温性能的影响机制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制备了几种不同Gd和Y含量的Mg-Gd-Y(Gd: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