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内容为对藏文原典文本“《杰尊·扎巴坚赞造:离四贪恋》释论”进行藏汉对译,随后加以注释并作简要之论述。公元十二世纪初,由萨迦初祖——萨钦·贡噶宁布所传下的《离四贪恋》修心法要,内容仅有一颂(四句),但已包含了佛教显密三乘的一切精要,并融摄了全部的成佛之道,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之一。后经萨迦三祖——杰尊·扎巴坚赞(1147-1216)加以注释后,成为了史上第一篇对《离四贪恋》修心法要加以注解的释论文本。此后历代萨迦派的祖师大德皆对此《离四贪恋》原颂着述了许多注释本,于篇幅、规模、阐述等角度上,深浅有别,广略不一。在各种藏文注释文本中,数杰尊·扎巴坚赞所造的释论——《杰尊·扎巴坚赞造:离四贪恋》最为独特,由于此文本是以藏传佛教中所谓“口诀”的实修经验角度着写。此文本异于其他多数以学术体例逐字雕琢注解的论述,而是采作者亲身体验的实证经验与口耳相承的诀窍精华,以“道情”的宗教寓言方式创作出唱颂式的歌词,自然流露出实修的明确道路,与究竟证悟的中心思想及要义,内容极为切中要点,且结构完整,次第分明,故此释论文本即常做为后世萨迦派诸上师为弟子宣讲《离四贪恋》修心法要时所选用的底本。此文本至今留存有藏文木刻版、现代新校版、西式装订版及电子数字重新输入校正版等多种版本。本文所采用的藏文版本为《续部总籍》所载录之《杰尊·扎巴坚赞造:离四贪恋》释论,研究特点与创新之处:在语言学的翻译方法上,为采藏文文献原典直译成藏汉对照的译文,试图藉此更忠实地体现文献的原意。对于将此释论由藏译中的表现方法为逐句、逐字的详细翻译,并以对照方式对正文中各藏文颂偈的句数、字数等,讲求完全等同相应的汉译。在语文学的训诂方法上,则取中国传统研究古代书籍词义学科中训诂学的治学精神尝试运用于翻译方法中。训诂学为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分支之一,本文即师法汉语传统经院式的训诂学研究方式,对藏文原典作逐句甚至逐字的翻译及剖析,并对原典中的藏文原文在音韵及文字上稍作比对研究。而由于本文所引之藏文文本释论中原无科判,考传统藏文文献之科判文字亦多随文埋藏于逐行相互贯连不分段的行文之中,不易查验。笔者在充分阅读、掌握了该文本的内容与结构之后,以萨迦派的思想体系为范围,根据其各段章节内容略加分门别类,藉运用此汉学中之传统科判方式做纲举目张之效,期望能帮助读者预先知其概梗。在文字学的转音方法上,本文对于藏文原文的转写方法除了依据美国的威利转写方案、EWTS、USLC等转写系统之外,更参考了多篇中国汉语学界中与藏语文文献在翻译、比较上相关的书籍与论文,从中汲取汉语学界对藏语文转写的经验之后并稍做适度修改。而在不同经学文化的对话与比较上,尝试以不同宗教(文明)之中国传统诗经学的部分概念与本文的诠释方法稍作比较。于思想体系的分析上,本文所依据的主要释论文本内容,实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共通教义,例如:三学、三慧、止观等。并且含摄了大乘佛教的不共哲学思想,例如:菩提心、中道、唯识、中观及空性见。更深入者有藏传佛教金刚乘之不共教义,例如:“止观双运”、“明空双运”以及萨迦派之主要哲学思想“轮涅无别”见。故于本释论中,可说尽含摄了佛教主要的共通与不共教义,以及依序铺陈了由显入密之修心法要,各法要并可从中以纵横交错的方式贯串呈现,实为明确、精妙的道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