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研究(2000-2019)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电影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新闻也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二者看似毫无交集,但却又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新闻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使新闻和电影实现了跨界的融合,成为电影界的蔚为大观,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也因此成为了必然趋势,不仅如此,一部成功的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还具有其舆论价值,新闻与电影互动,引发了受众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思考,能够起到一定的社会效应,甚至为推动社会制度完善起到至关作用,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因其真实性与直观性等特征,比普通电影更易引发舆论效应,为此也愈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一系列社会效应,鉴于此原因,本论文中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基于社会新闻热点事件,被艺术化手法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其中所产生的社会舆论效应。本文旨在探讨、研究和总结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如何产生社会舆论效应、产生了怎样的社会舆论效应,以及如何引导舆论。以相关的舆情、媒体评论报道以及网民的呼声等真实有效的数据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电影个案进行分析,力求论证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与社会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最终得出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自2000年后开始不断发展崛起,其引发的舆论可跨越时效性不断扩张,使原始新闻事件得到二次关注,电影的“二次传播”可影响原始新闻事件的结论,并使舆论更具深广度。并且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对舆论的引导作用能够引导观众的主观意识,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产生“沉默的螺旋”和“群体极化”等一系列效应,同时舆论的引导还能达到社会调节的目的,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而产生的大众情绪“共振”还可形成推动社会制度完善的“蝴蝶效应”的结论。在本文具体构架中,绪论部分主要对全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研究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并重点梳理关于对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和影视媒体舆论效应的研究现状;本文第一章的内容聚焦于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引发舆论的成因分析,梳理总结自1921年第一部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诞生以来直至2019年期间我国的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发展和崛起的路径,并以具体影片的文本解读为案例,分析其之所以能引发舆论,原因在于其选题层面的真实性、严肃性、贴近性等独有特征,以及分析总结其创作手法方面的成功之处——对原始新闻事件内容的补充与提炼、符合大众期待的剧情重塑、真实背景下的视觉冲击、注入灵魂与突出重点等特征;第二章主要分析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的舆论扩散过程,围绕时效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对比新闻和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引发舆论的效果,并结合相关的舆情数据分析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如何在“N极传播理论”下进行舆论扩散的过程,论证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不受新闻时效性的制约,可使原始新闻事件产生二次舆论,并引发舆论话题的变形,使舆论更全面立体,更具深度和广度;第三章主要通过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的议程设置和网络媒介的二次引导来分析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对舆论、观众对该新闻事件的态度产生的引导作用,以及网络媒介对该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的分析报道又对舆论和观众的主观意识产生了二次引导作用;最后总结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引发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选题的敏锐视角,选取热点新闻和贴近群众利益的事件,在创作过程中引发观众的代入感,加入煽动感情的剧情冲突以及爱国主义色彩的基调,其失败之处在于选题层面过窄、剧情枯燥单调、内容创作脱离现实以及本末倒置等归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提出在未来发展方面还需吸取获得成功的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的宝贵经验和不断探索转型的指导性建议。
其他文献
贵州地处西南,历史上游离于中央政治之外。民国以降,军阀割据,南北对峙,双方均想将西南军阀拉入己方阵营。西南军阀中滇、川系实力最强,黔系实力较弱,南北双方企图从黔系入手
告学生家长书“2008年5月12日下午14:30左右汶川发生地震也波及到德阳地区,我校新老校区都没有任何建筑物发生垮塌,无一师生受伤。我校除部分请假学生回家外其余学生都安置在新
合作社成立于1998年8月。以陈吴乡禄南村为主体,联合11个行政村,辐射全县5个乡51个行政村,入社社员730户,从事竹编人员2000余人。社员拥有织帘机2000余台,年产竹帘20万片。产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