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我国最重要的竹类资源,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毛竹林集约经营方式推广,毛竹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对减少,进而毛竹林下生物多样性、毛竹林下复合经营的研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调查安徽省毛竹面积最多的霍山县、广德县、黄山区三县(区)毛竹林下灌木与草本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物种结构特征,并从调查结果中筛选出耐荫(半耐荫)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杨桐、柃木、大花萱草、玉簪、大叶苦丁茶、鱼腥草、红叶石楠、红茴香、草珊瑚九种植物套中于毛竹林下,观察生长状况和统计成活率,筛选出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fulva两种植物,分别与毛竹混交,测量不同降雨量造成杨桐和大花萱草分别与毛竹混交样地的地表径流、泥沙含量和氮素流失量,研究毛竹复合经营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毛竹林下灌木主要以株高小于40cm的蓬蘽、紫金牛、山橿、六月雪、山胡椒等为主,草本主要是淡竹叶、中日金星蕨、大油芒等;群落的物种结构特征表现为灌木主要以豆科、蔷薇科、大戟科、壳斗科、樟科为主,草本主要以禾本科、菊科、金星蕨科、百合科、唇形科、豆科等为主。毛竹林下具备珍惜物种,如八角莲等,具有开发价值。(2)氨氮、硝态氮、总氮、可溶性总氮、颗粒态总氮、泥沙流失量和径流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表明降雨量是影响毛竹林地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暴雨造成的泥沙流失量、地表径流量大于大雨和中雨,且差异性显著,在暴雨情形下,植物套种能有效减少毛竹林下水土流失,植被缓冲带起到应有作用,且大花萱草的水土保持作用大于杨桐;在大雨情形下,大花萱草、杨桐与毛竹混交对水土保持的作用相接近,能减少水土流失,两者差异性不显著,但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在中雨情形下,毛竹林下水土流失明显小于暴雨和大雨,造成的泥沙流失量、各氮素流失量、径流量相对较少,且在大花萱草、杨桐与毛竹混交,水土保持效果与对照组较暴雨和大雨差异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