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性符号在中国电视广告中的运用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更新换代,促使人们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开始频繁接触甚至依赖媒介。大众传播几乎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性,更是与媒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使得媒介传播与性别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媒介中的两性形象和两性关系也成为社会生活中性别分工和性别关系的真实写照。广告作为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告中女性符号的大量出现在展现女性美好形象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对女性符号的“误用”、“滥用”现象。有调查表明,在中国的电视广告中主要角色近70%是由女性来扮演的。尤其是洗涤用品和食品广告,主要角色几乎全部是女性。虽然在电视广告中的女性符号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往往被物化并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或者被定位为弱者的象征。这些都是社会刻板印象的表现,也反映出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探讨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表现、以及解决对策,不仅有助于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更有利于广告环境中两性关系的平衡发展。本文将分四个部分来论述中国电视广告中对女性符号的运用问题。第一部分先分别对电视广告及女性符号的概念加以界定,在界定的过程中找到两者的特征和联系。第二部分从电视广告中以主角形式出现的女性符号和以配角形式出现的女性符号两个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中国电视广告对女性符号运用的方法和特征。第三部分通过研究受众对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女性符号的观感,分析中国电视广告对女性符号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第四部分针对导致女性符号“误用”、“滥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从电视广告行业的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管、树立正确的媒体批判观念和女性主体意识以及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三个角度探讨如何解决电视广告对女性符号的运用问题。
其他文献
在奉理性为上帝、推崇理性教育的启蒙运动时期,作为自然之子,卢梭的思想与百科全书派显得格格不入。美育这一概念最先由席勒提出,似乎与卢梭沾不上边,但卢梭的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
严歌苓、张翎、虹影是当今世界华文文坛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三位女作家,她们都移居国外,找到了自己事业及经济的支撑点,在创作中能够走出单纯的感性诉说,在一般飘泊伤感、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