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钴基负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储锂/储钠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8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然而,由于商业化石墨负极理论容量的限制,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它的上限。相比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但钠电负极材料的研究也处于与锂电相同的困境。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负极材料以解决锂电和钠电的困境就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钴基化合物作为一种典型的转换型材料具有高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富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但其自身存在的本征缺点,如充放电过程中离子扩散动力学缓慢、体积形变大等严重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其进行改性能够赋予材料独特的性质,进而改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以钴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限制材料尺寸、元素掺杂、构筑复合、设计特殊结构等手段提升材料的储锂/储钠能力,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性能提升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分级多孔Co3O4纳米片。随后基于Co3O4为p型半导体,Ti O2为n型半导体,在Co3O4外部引入一层Ti O2层构建p-n结。p-n结的构建能够诱导产生内建电场加速离子的迁移,增强倍率性能。表面Ti O2层与多孔结构则很好地缓解了Co3O4的体积形变问题,改善了循环稳定性。多孔Co3O4/Ti O2纳米片、多孔Co3O4纳米片与无孔Co3O4纳米片在0.2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放电容量分别保持为1065、619与135 m Ah g-1。并且在2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600圈后,多孔Co3O4/Ti O2纳米片的放电容量依然维持在801 m Ah g-1。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Cu2+掺杂Co3O4空心球。随后以Si O2为模板,在Co3O4外部包覆了氮掺杂碳层,并在Co3O4空心球与氮掺杂碳层之间构建了空腔结构。研究了Cu2+掺杂对Co3O4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的Cu2+掺杂量。通过理论计算结合XRD、XPS测试确定了Cu2+在Co3O4中的存在位置。此外,系统地探讨了空腔结构与Cu2+掺杂对Co3O4储锂/储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腔结构能够很好地解决充放电过程中Co3O4的体积膨胀问题,改善循环稳定性。理论计算证明Cu2+掺杂能够提升Co3O4的电子电导率,增强倍率性能。该复合材料在5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储锂容量高达544m Ah g-1。在2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储钠容量保持为254 m Ah g-1。采用金属硝酸盐诱导聚合物发泡策略制备得到三维结构Se/N共掺杂碳骨架封装CoSe2纳米晶(CoSe2@3DSNC)。利用XRD、TEM、XPS等测试证实了Se/N共掺杂。Se掺杂成功将碳层间距由0.348 nm扩大至0.432 nm。理论计算表明碳层间距的扩大能够降低Na+迁移能垒,增强倍率性能。此外,三维结构碳骨架的封装效应很好的解决了CoSe2体积形变问题,改善了循环稳定性。CoSe2@3DSNC表现出优秀的储锂/储钠性能。在10 A g-1电流密度下,储钠容量高达338 m Ah g-1。利用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硒化策略制备得到ZnSe/CoSe2@NC-NT/NRs负极材料。该材料主要是由碳纳米棒和碳纳米管所构成的分枝结构。其中碳棒的内部与碳纳米管的末端封装着ZnSe/CoSe2纳米颗粒。分枝结构碳骨架不但能够抑制ZnSe/CoSe2的体积膨胀,而且为离子的迁移提供了大量路径。选取ZnSe与CoSe2作为集成组分构筑异质结构的原因在于ZnSe与CoSe2之间具有大的带隙差,能够在两相界面处诱导产生更强的内建电场加速离子与电子的迁移行为。理论计算表明在内建电场作用下,两相界面处离子的迁移能垒小于ZnSe与CoSe2体相中的迁移能垒。ZnSe/CoSe2@NC-NT/NRs表现出比大多数已报道的CoSe2基负极材料更加优秀的储锂/储钠能力。
其他文献
粘合剂被定义为一种具有粘性的物质,其可以将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粘合在一起。随着经济和科学的飞速发展,粘合剂材料已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房屋建筑、木制家具、保护膜和标签等许多领域。由于市售的粘合剂在潮湿环境下与被粘物表面的粘接力较低,影响了粘合剂在特殊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一种能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都具备优异粘接性能的粘合剂是目前界面科学和技术中的重大挑战之一。在自然界中,生物贻贝具有优异的粘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寒冷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5%。冻胀现象是冻土区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冻胀而引起工程的失事也数见不鲜。目前对冻胀现象的描述主要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框架下的多物理场耦合方法,该方法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备受国际各个国家学者和政府的关注。然而,由于计算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及对冻胀机理的认识不足,仍有大量问题困扰着学者和各行工作者。
作为一类典型的发光材料,稀土配位聚合物以其窄带发光、长发光寿命、高量子产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材料和发光检测等多个领域。近期,人们对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愈发重视,因此对多种有毒污染物以及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亟待实现。为满足不同物质检测的需求,本论文以功能为导向,使用五种氮杂环芳香羧酸有机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19例具有不同官能团、不同维数以及不同带电性质的稀土配位聚合物。通过单晶X-
硅基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容量,合适的放电平台(~0.4 V vs.Li/Li+),储量丰富,价格便宜,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最有希望替代当前的石墨负极的候选者之一。但是由于硅基材料具有差的导电性,在充放电过程中大的体积变化和低的首次库伦效率等问题,导致了硅基材料容量的快速衰减。由于硅基材料的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商业化的硅碳负极中硅的含量普遍低于20%,限制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对硅基材料
用于监测航空发动机中关键信息的传感器广泛遍布于静态部件上,而能用于转子部件的传感器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转子的不可交互性、巨大的离心效应和缺乏可靠的能源供给等难题严重抑制了传感技术在转子部件中发展的可能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能量采集与无线传感技术的全新监测方法,以实现对旋转机械进行长期、在线且直接地状态监测。能量采集器,作为一种能从环境中获取机械能的装置,可替代传统电池来实现电子设备的长期运行
锂硫电池因具有高理论比容量(硫正极1675mAh/g)、正极硫价格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锂硫电池商业化道路上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和充放电过程中反应动力学迟缓的问题尤为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纳米化和复合化策略,构筑了三种具有不同结构硼化钴复合材料并应用在锂硫电池中。借助多种表征测试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电池性能提升的机制进行深入研
锂资源的短缺和有机电解液易燃易爆的隐患使得锂离子电池在成本和安全上的问题日趋明显。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环境友好且易于制造等优势,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得益于锌负极高的理论容量和良好的兼容性,目前锌离子电池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开发高性能正极材料。钒基材料的理论容量较高,且多为层状晶体结构,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候选者。然而,由于该类材料的电子导电性普遍较低,且在快速、深度的放电条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港区小学秉持"求真"文化理念,开发了蕴真课程、行知课程、慧编课程等三大德育课程,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学习中培育求真向善、尚美务实的优良品格,成为最好的自己。
Volterra积分方程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单物种种群模型、传染病模型、电力系统的年龄结构模型等。由于大部分的积分方程难以求得精确解的表达式,所以用数值方法求解近似解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目前,许多学者采用配置法针对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针对有更加广泛应用的、带有非紧算子的第三类Volterra积分方程的研究还非常少,而第三类Volterra积分方程可以描述
快速、准确、无接触式的温度测量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众多的测温方法中,荧光强度比测温方法因其非接触的工作模式、较强的抗干扰、优异的空间分辨率、快速的时间响应、相对廉价的探测装置等特点而极具应用潜力。然而该荧光测温方法还存在相对灵敏度较低等问题没有解决,本论文致力于解决这些基础物理问题,研究稀土基荧光强度比测温方法的相对灵敏度及抗干扰特性。研究了玻尔兹曼分布适用的热耦合能级的间隔上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