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环境以其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新技术及媒介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协作性学习环境,也为移动学习的实现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必备的保障。中学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与在学校及社会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活动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程度。除了正式学习之外,非正式学习自主性、多样性的特点,符合教师社会化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本文正是基于对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能力的关注,在非正式学习、协作网络环境、长尾理论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背景的支持下,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个案研究了上海和湖北两所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基本情况。旨在了解目前的中学校园环境中非正式学习对教师的作用以及影响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因素,分析目前中学教师队伍体系中利用网络环境进行非正式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对策,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的实践和改善。通过文本及内容分析的方法,梳理目前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现状,分别从协作类工具、中学教师对象等方面入手,为个案研究的开展做好准备。个案研究的过程中,以行动研究及实证研究的方式参与调查过程。问卷的制定科学规范,符合信度及效度的要求。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综合描述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质性分析。试图找出教师学习动机、教学状况等个人特征,及所提供的外部资源环境等因素,与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开展情况间的关系。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初步提供利用网络环境来协助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实践对策和建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信息化环境,找到一套较为实用高效的方式,以达到更好地优化教师的素养及专业化发展,提升基础教育绩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