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是整个国家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能力。R&D一直是经济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当前对R&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R&D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R&D国际化;R&D项目评价;微观和宏观层次的R&D激励问题;R&D活动的外部性与合作问题;以及研究相对较少的R&D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中国是R&D资金和能力都相对欠缺的发展中国家,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等宏观环境下,如何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R&D资源以提高R&D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围绕着中国工业企业R&D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首先,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全球性的企业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对企业进行R&D的经济背景和技术背景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可知企业R&D是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关于R&D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并介绍了R&D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最后论述了全文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之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是中国工业企业R&D资源的分布分析部分。从R&D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中国R&D发展现状及工业企业R&D资源在各地区和各行业上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工业企业R&D资源在各地区之间及在各行业上分布相对差距均是比较大。随后,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重点分析了各地区间的R&D资源分布差距。变差系数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3年中国各地区间的R&D差距有减小之趋势,但东中西部间的差距有加大的倾向;区位基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R&D资源相对集中于部分地区,R&D资源地方化比较突出,而R&D经费资源的差距是主要原因,对总差距的贡献率超过30%;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企业R&D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两极化趋势比较突出。进而,指出了中国工业企业R&D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是中国工业企业R&D资源优化配置分析分。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建立了实证分析的数学模型——R&D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运用之对2000年中国工业企业R&D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优化后工业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专利申请量增加10.2%,新产品销售额增加7.0%,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增加6.9%,经济综合效益提高8.2%,R&D资源配置趋于优化;各地区间差距明显减小,中西部R&D经费占全国的比重由24.98%升高至27.11%;各地区和行业的R&D经费投入与其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在综合分析各地区行业的基础上,拟提出了各地区R&D经费应重点投入、优先发展的行业。通过对R&D经费投入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增加R&D经费投入对促进R&D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是中国工业企业R&D发展对策分析和结束语。在总结全文分析的基础上,从R&D主要矛盾、市场功能与政府作为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工业企业R&D发展的对策,进而提出了R&D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