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尾蚴TSOL18核酸疫苗表达载体构建、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囊虫病(Cysticercosis)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人或猪等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广泛流行,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如此,该病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囊虫病的广泛存在还造成畜牧业的重大经济损失,极大影响了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而是公认的社会经济病之一。1.本实验将猪带绦虫六钩蚴阶段TSOL18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VAX1,经筛选、鉴定及DNA序列分析正确后,将重组质粒pVAX1/TSOL18转染BHK-21细胞,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ting、荧光抗体染色,检测细胞中表达的TSOL18抗原。结果表明,重组真核质粒pVAX1/TSOL18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表达的TSOL18目的蛋白能被猪囊尾蚴病阳性血清所识别。动物免疫试验表明,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这为猪囊尾蚴病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探讨pVAX1/TSOL18重组表达质粒作为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VAX1/TSOL18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剖杀小鼠,分别采集各种组织样品,抽提gDNA,利用PCR技术分析pVAX1/TSOL18在组织内的分布及残留时间;同时,以PCR技术检测免疫动物粪便,分析pVAX1/TSOL18重组表达质粒在外界环境中的释放情况。结果显示,免疫pVAX1/TSOL18重组表达质粒1d和5d后,在小鼠组织gDNA均扩增出目的片段,但不同个体的小鼠,扩增出的目的片段的组织也不完全相同,但在血液中均扩增出了目的片段,第5d较第1d扩增出的目的片段明显变暗;免疫后15d,仅在一只小鼠的血液中检测到TSOL18基因;免疫后30d在所有动物组织中均未检测到重组表达质粒;同时,免疫1d、5d小鼠的粪便中均未检测到TSOL18基因。pVAX1/TSOL18重组表达质粒作为疫苗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PA28-α和PA28-β可被IFN-γ诱导,可以激活20S蛋白酶体前体,使之产生抗原肽被MHCⅠ类分子识别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因此在MHCⅠ类抗原呈递中具有重要作用。编码PA28-α和PA28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各地基础教育影响很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方法都有了较大的转变,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反思教学中的成败,总结出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强化数学过程的教学。  1.所谓“数学过程”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  同传统方法的区别是重过程,而不只是重结果。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不直接告诉学生判定全
a摘要: 本文研究了形如g(x)=f(a wx)f(b-wx)的两个函数乘积的对称性问题,证明了函数g(x)关于直线x= 对称。  关键词: 乘积函数 对称性    一、引言    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很重要的一个性质,最基本的对称性是函数的奇偶性。关于函数的对称性,已经有很多的结论,但是对于形如g(x)=f(a wx)f(b-wx)的函数的对称性还未见有研究。  在我校高三2007年十月份的考题中
摘要: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措施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性课程,是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浅谈如何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其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