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热点话题,特别是生态敏感与环境保护目标更高的安康市更为重要,发展与规划转型更应以生态安全为基础,将生态安全贯穿于规划建及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将通过编制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出台实施主体功能区投资、产业、环境保护等配套政策,调整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协调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支持力度。安康市将按照《批复》要求,全面启动和统筹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特别是抢抓国家在规划、相关配套政策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等方面向试点地区倾斜的机遇,加强研究谋划,强化跟踪对接,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位于秦巴、伏牛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承担着保障调水水质安全和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的历史性任务。汉水上中游沿岸城市带的优势产业群基础良好,是国家进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建设将形成一条朝气蓬勃的经济发展带,并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重要一极,随着该《规划》的推进实施,安康市将在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移民扶持以及对口协作方面获得重点扶持。从区域发展看,安康过去带有自发性的发展阶段宣告结束,现在正在逐步步入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从全国发展看,生态文明建设处在了尤为突出的地位。生态与经济如何平衡,如何走生态型产业之路,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战略定位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的新道路,如何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困难同在,是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此本文展开了对生态安全下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策略研究。首先,从国家政策视野、产业园区的发展视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论述了生态安全下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生态安全的理论基础的研究,解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格局构建的必要性。同时总结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内外建设理论依据与实践,立足于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研究视角讲述了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安全的构建方法,阐述了生态安全的相关理论与评价方法构建,解释了生态安全的内涵,同时总结了生态安全国内外的理论依据。其次,城市生态安全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为本文基础研究给予支撑,从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两个方面的安全格局构建出发展开研究,总结得出生态安全格局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空间模式与策略。最后,结合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研究实践,对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现状解析,提出了生态安全对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有效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空间模式、规划方法、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以及规划策略研究,扩充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安全方面的规划内容。为更好的完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