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悬架系统对车辆的侧倾稳定性、通过性以及平顺性至关重要,然而,对于传统悬架而言,这几方面的性能在悬架设计中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性,特别是对于SUV这一类大尺寸、用途复杂的车辆,通常会选择牺牲某方面的性能来满足其他性能要求。本文研究了一种主要用于SUV和越野车的动态调节悬架系统,当车辆高速过弯时,能提供较大的侧倾刚度;当车辆在越野路面上行驶时,能消除悬架的抗扭转力矩,提高车轮的接地性,增强车辆通过性,并且不影响车辆的平顺性。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提出一种动态调节悬架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动态调节悬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建立扭杆以及各液压元件的数学模型,整合成动态调节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车辆14自由度整车模型以及魔术轮胎模型,构成装有动态调节悬架系统的整车模型。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的动态调节悬架系统仿真平台,进行面向车辆性能需求的参数匹配与优化。分析各项参数对悬架性能的影响,并选取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系统关键参数,用于后续匹配优化。提出面向性能需求的参数匹配方法,分析车辆的抗侧倾性能需求和消扭性能需求,结合系统稳态模型,利用Isight软件调用MATLAB/Simulink模型匹配优化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蛇形试验、对扭路面输入等工况,对车辆进行操稳性、越野通过性和平顺性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动态调节悬架系统能够增大车辆的侧倾刚度,减小车辆高速过弯时的侧倾角;在越野路面上能够降低整车的抗扭转力矩,增强车轮接地性和车辆通过性,并且保持原有的平顺性,仿真试验验证匹配的参数能满足车辆的性能需求。针对被动动态调节悬架系统的不足,研究主动控制的动态调节悬架。用可控液压缸替换被动形式的蓄能器,当车辆的主要运动模态为侧倾模态时,通过控制液压缸活塞杆的作用力来调节悬架提供的抗侧倾力矩。在分析主动动态调节悬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其仿真模型;建立车辆操稳性简化模型作为控制参考,设计模糊控制器,以侧倾角与参考值之间的误差及误差变化量作为输入,控制器输出为活塞杆作用力;设计鱼钩试验和蛇形试验仿真验证主动动态调节悬架能够在保持较小扭转刚度的同时,提供比被动动力调节悬架更大的侧倾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