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行业成功抵御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侵蚀,一时间倍受世界所称道。虽然,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难道因此可以认为,高利润等于高国际竞争力吗?当前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已是世界先进水平吗?这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思索。显然,高利润并不等于高国际竞争力,中国银行业仍呈粗放式增长,高利润的背后仍是高息差收入、低中间业务收入,与国际银行领先者差距很大。当前国际上有三大挑战:全球经济洗牌、金融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为了履行加入WTO承诺,中国已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国内、外银行金融机构“短兵相接”,激烈争夺市场。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银行业必须适应更加严格的《巴塞尔协议Ⅲ》的新监管标准,调整经营战略,防范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必须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既要抵御国际领先的外资银行巨头们的大量入侵,同时还必须“走出去”直面国际金融市场激烈的争夺与金融风险的侵蚀,特别是与经受金融危机洗礼的、更具韧性的欧美银行业同台竞技并抢占世界一席之地,使得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和任务的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推动银行业国际化进程,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银行业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国家竞争力与国际地位。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相关研究。其次,分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并进一步从理论层面探讨了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评价及影响因素。然后,评价了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从产业层面与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展开:第一,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第二,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第三,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解释了文章选题背景与意义,介绍了研究内容与框架,提出了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及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本文围绕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及深入性,但研究框架仍为“钻石模型”,本文研究成果未来拓展至其他金融市场,如证券业、保险业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国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基本按照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界定及具体竞争力、到识别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最主要因素及相互作用、再到衡量这些因素并给予合理解释、最后到发现政策指向以及可执行的政策的研究逻辑进行。国外在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特定对象,且常注重于评价某一个方面,还缺乏反映银行在市场上的敏感度指标(即风险防范能力),缺乏现实的指导性。国内的相关研究则大多沿用波特“钻石模型”框架展开,主要围绕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界定、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而国内关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则主要关注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评价及其对应的政策建议,其中,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实证研究仍然为研究的核心内容,近来也日益重视现代计量方法的使用。但是国内关于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各不相同,且评价方法也不统一,且未能纳入国际宏观经济变量、政策变量等较难测度的指标,研究对象也主要围绕大型商业银行进行。基于此,本文将全面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以整个银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更为详实的研究数据来进行分析,提高研究的适用性。第三章深入地探讨了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本文先分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渊源、涵义、影响因素模型、评价方法和指标,并得到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为一个涵盖四个层次的评价体系,指标、方法均纷繁复杂,难以统一。然后,文章又从理论层面研究了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评价及影响因素。文章将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界定为:商业银行参与全球同业竞争,在国际市场规则下拓展业务,寻求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组织与内控能力、盈利与财务表现、创新与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为IMD关于金融体系竞争力的评价法、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法、《亚洲银行家》杂志排名法及骆驼评级法。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中,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对知识、人才、资本等高级要素高度依赖;个人或企业需求的强度、品种、要求等也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发展状况,如高等教育、房地产、证券业、保险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等,将影响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倘若一国商业银行的企业目标、组织、战略等方面,恰好符合该国在该产业的竞争优势资源,那么该国在该产业的竞争优势将可充分地展现出来;在不同时期,一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将直接影响到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如金融市场开放政策、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监管、垄断监管等。而机遇则具有偶然性与环境性,若一国银行业发展中面临着国内外良好的发展时机,如金融市场稳定、市场需求旺盛、经济增长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高等,这将有利于一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第四章评价了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业及其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并采用"CAMELS"法,从资本状况(Capital)、资产质量(Assets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状况(Earning)、资产流动性(Liquidity)及风险预警敏感性(Sensibility)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得到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果为:与国际相比,在资产规模、盈利水平、风险防御、经营稳健性等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国际经营能力等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通过综合评价发现,虽然中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全球领先,但是真实竞争力仍较弱,与国际同业有差距。第五章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文章先借鉴波特(1990)提出的“钻石模型”分析框架,从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政府与机遇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感性层面探讨其对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条件、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越来越决定着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消费者购买能力、消费水平、信贷需求、理财需求、结算需求、房地产信贷需求等对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也起到重要作用;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条件,如高等教育、房地产、证券业、保险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等发展水平,也极大地影响到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企业国际化战略和创新战略、公司治理水平将起正向作用,行业内外竞争状况有正反双重作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倒逼其调整盈利模式;政府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和利率市场化政策的不断完善,将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断提高的工业化水平、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统筹发展,均推动着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正向发展。同时文章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理性上剖析这六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到,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发展因素(即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因素(即中国银行业充分竞争、市场化程度高)。第六章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鉴于发展因素和竞争因素为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产业政策方面:一是进一步健全并完善监管法律制度;二是继续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三是继续提高银行业开放水平,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四是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构筑金融防火墙。就企业对策而言:一是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建设,完善银行公司治理;二是开展管理创新,增强盈利能力;三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优化收入结构;四是因地制宜推动银行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五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稳健经营。
其他文献
2004年,新疆国民经济延续了上年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一季度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并在随后的两个季度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增长速度创12年来的最高水平.企业家对经济发展前景
人性化服务是在提供管理、消费、技术等服务过程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个性服务,“以人为本”,了解人们的各种需求,不断开创新的服务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体现人性化
书籍的设计虽受制于内容主题,但绝非狭隘的文字解说或简单的外包装。设计者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觅寻主体旋律、安排节奏起伏,在时间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运用理性化的意识捕
呼吸道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病原微生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呼吸道病毒检测的一些经典或新兴实验室技术,包括病毒分离
<正>高强度材料的枪管精密深孔加工迄今是枪管制造中的难题,本研究项目完全立足于国内机床和装备,采用新型刀具材料,优选刀具几何角度及切削参数,设计研制出新型SED钻和SED铰
会议
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70%以上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属于进展期,其手术切除机率低,故化疗仍是进展期的主要治疗手段。胃癌的新辅助化疗主要目的在于使肿瘤缩小,提高手
目的探讨新蝶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年龄53士11岁。每例患者均以冠脉造影技术从主动脉根部(AO)及冠状窦(CS)采血。采自CS与A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