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进程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和农民收入的实证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080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已经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要素特别是其中的资本自由流动的程度,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健全程度。而资本自由流动的一个基本保障就是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化也称金融自由化,是通过对金融体制的改革,使一个国家的金融运转机制发生改变。由于金融市场化既能提高金融运作效率,但同时也会给金融体系带来一定的稳定性隐患,所以研究金融市场化的测度以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作为一个不同于其他转型经济国家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为背景,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方法从下述方面对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做了研究:   首先,构建完善了1990-2007年中国31个地区(包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金融市场化相对指数,包括金融中介市场化、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对外开放四项分项指数以及由分项指数综合而成的地区金融市场化总指数。通过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比较这18年来各地区金融市场化发展进程,说明金融市场化相对水平的地区差异。整体而言,各地区的金融市场化水平都在提高,东部地区的金融市场化相对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且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化水平的差距在扩大,但中部与西部的金融市场化水平的差距却在缩小,并且一些西部地区的金融市场化水平甚至高于中部。   其次,利用1990-2007年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相对指数构建面板数据集,通过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进程相对水平对各地区投资的影响,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对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相对水平与投资间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金融市场化进程相对水平对投资增长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   然后,通过已完善的金融市场化相对水平数据,构建2007年我国各地区截面数据库,利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影响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并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各地区金融市场化进程对减少贫困和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这种影响同样存在空间效应。   最后对全文分析进行总结,并相应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2008年底银监会发布《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后,国内多家银行开展了该项创新业务。财务风险是并购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银行在实务中面临并购贷款财务风险管理上的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