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手机科技进步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激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只是传统手机作为沟通工具的角色。智能手机强大扩展性的特质不只满足了用户日常生活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面的需求,也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多种APP的存在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交、娱乐、消费、效率、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需求。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所有智能应用的存在都是为了要满足用户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将人的需求分为五大类,而目前的APP大多数是为了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对于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两种较高层次的需求涉及较少。根据已有的各个对于大学生群体智能手机APP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几乎100%的大学生都在使用手机APP,差异存在于手机APP类型和使用行为不同。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为迅速的人群,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智能手机的身影无处不在。大学生用户是智能手机APP用户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用户始终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和软件服务和开发商的核心对象,同时也是这些企业获取效益的源泉。只有确切了解用户需求,才能针对性的对已有产品进行改进和发展,最终获得忠实的用户,使得产品得到长足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用户对于智能手机APP各方面的满意度,以及大学生用户人群的分类,对于推动智能手机APP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以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决策树算法和技术接受模型对大学生用户使用行为进行分析。首先根据问卷回答结果对大学生用户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了消费态度与性别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消费态度与APP在线时长存在相关关系、消费态度与信息泄露担心程度不存在相关关系、APP在线时长与常用功能选择不存在相关关系以及男性在APP使用过程中会更倾向于进行消费和安卓用户愿意进行消费的人员比例高于其他系统。通过将APP使用时间和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态度作为根节点进行决策树分析,得出了用户分类规则。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利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行假设检验以证明建模时提出的一系列假设。经过分析得出路径系数:感知过程中感知易用性对大学生用户使用意愿的正向作用效果不显著,感知有用性、感知质量和感知乐趣对使用意愿的正向作用效果是显著的;外界环境因素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作用最大,表明大学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满意度维度高于忠诚度并正向作用于忠诚度。通过上述一系列统计分析,本文将用户进行了大致分类,将用户分为娱乐体验型用户、个人需求型用户、环境影响型用户,并提出通过广告推广宣传手段、增加开发商或运营商知名度、公众平台推送、分享机制设置、引导性操作机制的设置等增强用户使用意愿,并对品质研发和产品定位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