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振兴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教育是落实我国“科教兴国”政策的战略举措。我国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就职业教育而言,由于我国教育政策的偏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失衡,政府及社会重视不够,以及办学环境和管理体制等因素,使得我国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落后与我国其他地区,这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教育政策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从而有助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有效方式,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9+3”免费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是四川省省委、省政府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创举。所谓“9+3”免费职业教育。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该项举措启动于2009年9月,是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在藏区实施的“牧民定居、帐篷新生活、免费职业教育”三大民生工程之一,是关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关心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帮助藏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改善藏区群众生活质量,加快民族地区和平发展与稳定,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企图以四川省政府正实施的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为研究背景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找出此种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为我国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树立模范形象,以提升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国民素质,确保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格局改变。具体目的有两个:第一,论证“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的可行性;第二,研究“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的推广价值及推广途径。本文采用“理论基础—案例分析—模型构建—案例推广—树立模范”的研究思路,以“9+3”免费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职业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为“9+3”免费职业教育的政策可行性论证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对“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指出影响“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以及效果评价等。最后,提出“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将“9+3”免费职业教育作为示范,推广到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以推动其他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