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意义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uohu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意义,以期能够为临床工作中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和有效预防提供帮助,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人群,选择经内镜检查诊断RE的患者60例,选择镜下无器质性病变但是存在反流症状(Gerd Q评分≥8)的NERD患者42例,并选取同时期无反流症状且经内镜检查无异常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各组间年龄及性别组成无差异。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完善内镜检查、血清胃功能三项(包含PG I、PG II、PGR、G-17)测定和C14呼气试验。比较RE组、NERD组及对照组间的PG I、PG II、PGR、G-17水平及HP感染情况;将RE组患者按照洛杉矶分级法进行分级:LA-A级26例,LA-B级23例,LA-C/D级11例,比较不同分级的RE患者间的PG I、PG II、PGR、G-17水平及HP感染情况;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HP阳性或HP阴性进行分组:HP阳性组61例,HP阴性组81例,比较两组间PG I、PG II、PGR、G-17水平;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定性资料以百分数(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多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的两两比较使用LSD法;两组间定量指标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G-17水平:RE组(4.82±5.844),NERD组(5.98±7.031),对照组(4.58±3.644),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G I水平:RE组(108.75±59.118),NERD组(107.12±42.898),对照组(134.96±71.759),三组间两两比较发现,PG I在RE组和NERD组中均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G II水平:RE组(7.55±7.173),NERD组(6.98±3.254),对照组(9.88±5.626),分析发现NERD组PG I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GR值:RE组(18.36±10.645),NERD组(16.69±5.743),对照组(13.98±3.491),PGR在三组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RE组PG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P阳性率:RE组41.7%、NERD组40.5%、对照组47.5%,三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分级的RE患者间比较各个指标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LA-A级患者PG II水平高于和LA-B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P阳性或阴性时G-17、PG I、PG II等指标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E患者PG I水平降低、PGR水平升高,推测RE患者PG II水平降低,R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PG II水平负相关,RE分级越高,PG II水平越低,所以,可以联合胃镜检查与PG检测以提高RE的检出率;(2)RE的发生和病情严重程度与G-17水平、HP感染并不相关;(3)PGR水平变化并不能反映RE病情严重程度;(4)NERD患者PG I、PG II水平降低,推测NERD中也存在一定的黏膜损伤;(5)G-17及PG水平与HP感染相关,HP感染后会引起G-17、PG I、PG II水平的升高,故在研究与G-17和PG相关疾病时,还应考虑到HP感染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遥感探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遥感图像自动分析成为人们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在军事侦察、城市规划、资源利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分院项目,建设用地3.44公顷,总建筑面积10.23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设计方案延续群力新区“寒地水乡”的规划特色,以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康复绿洲为着眼点,规划布局采用正方体的诊疗模块为设计母题,通过医院街等连接体将门诊、急诊、医技、住院、科研办公等功能体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力求通过合理的规划,为患者提供一处诊疗康复的绿洲。  引入诊疗模块的
文章结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设计实践,通过对生殖医学中心设计中人性化元素的总结分析,提出对医院中此类专科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思路,以期对此类建筑设计提供
教育信息化是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离不开信息化手段,“互联网+”是实现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资源共享的有力保证。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互联网+”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