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研究——重庆市7个项目区实证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农业资源加速自由地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城乡统筹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抓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功能不仅包括提高土地产能、保护耕地红线、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基础性功能,更被赋予了产业布局优化、民生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附加功能,只有将这些功能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展现出来,才能起到促进城乡统筹的作用。在城乡转型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绩效评估,明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成效以及不足,有助于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功能,创新农村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机制,为今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调控和决策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根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的理论阐述,分析城乡统筹发展对农村土地整治的需求及驱动机制,以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用机制,围绕城乡土地要素空间优化配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以及农民收入增加三个核心内容,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改进灰靶模型,依托实地调研和土地整治项目区案例数据,运用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总结土地整治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明确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及今后农村土地整治的功能完善、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1)城乡统筹发展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驱动力包括经济驱动因子、社会驱动因子和政策驱动因子三个方面  经济驱动因子包括新型城镇化对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仍有需求,土地利用效率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3个方面,社会驱动因子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极不均衡、农村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存在矛盾3个方面,政策驱动因子包括体现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提高农民组织化的需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3个方面。  (2)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农村土地整治必须“综合”  一是促进城乡互补。即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农村一部分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搭建城乡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平台。二是推进村落整治。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一起更新,建设现代新村,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开展农田整治。在新增耕地的同时,建成高标准农田,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让农民参与经营和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整治为实现城乡统筹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其作用机制体现在城乡土地要素的统筹、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统筹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统筹三个方面。  (3)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绩效区域差异明显  政府多部门联合投资,共同规划,可以促进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更加完善,提高土地整治绩效,而综合投入较少或基础设施配套已经较为完善的项目区,其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已经较高,居民点通达性较好,土地整治能够集中居住的人口有限,促进土地集约化程度提高的作用也有限,绩效则相对较低。  (4)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影响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空间优化配置绩效的主要因素  位于山区的农村居民点分布较散,集约程度低,农民居住环境较差,交通不便,农民更希望实现集中居住,提高生活条件,因此,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较大,使得土地综合整治对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置换的促进效果明显,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和缓丘平坝地区居民点自身区位及交通条件较好,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土地综合整治对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小。  (5)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现状是影响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绩效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居民点自身区位及交通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备,居民新村的建设主要方向是新农村社区建设,即农村社区化,建设内容更多地集中在公共服务设施上面,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居民点相对分散,部分地区农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居民新村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引导居民集中居住,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绩效不显著。  (6)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民增收的绩效区域间差别不明显  在亩均增收、土地流转价格、宅基地补偿价格、农业园区务工收入和土地整治项目务工收入等方面,各项目区相差较小,因此靶心度相差不明显。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硬件性能的提升,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正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颗新星。随着LBS服务
选择海南岛占地面积广、发育典型的砖红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采样及利用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海南岛63个砖红壤样品中四种重金属Mn、Zn、Cu、Ni的总量、可溶态含量以
本文基于海米提·依米提教授“新疆博斯腾湖环境演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项目的研究结论之上,同时对水资源的研究理论进行借鉴,综合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撰写,同时以多个水文站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熔炉,总会有些东西浮出溶液上面,这就是社会热点问题,其出现说明原本的溶液没有适合它的溶剂将其溶解,那么就需要谋求或者尝试添加新的溶剂将这个难溶物溶解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进展来看,土壤侵蚀现状研究是研究水土流失的一个重点方面,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在2008年~2009年之间通过径流小区的方
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石漠化引起生态环境退化、人们生活贫困等问题。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目的是在治理工作中总结与概括出一系列行之有效、可供推广的石漠化治理的方法。本文针对
海洋和陆地作为地球表面的两大基本的地貌单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环境。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环境压力日渐增大,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具有巨大开发潜力
在经济发展和信息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大数据的研究越来越多,这其中尤以空间数据的需求最为强烈,而这些空间数据中社交媒体地理数据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有很多学者对这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目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而开展典型地区的案例研究是认识全球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同盆地中部丘陵区的代表县怀仁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