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并且每年由地震、板块的剧烈活动造成的崩、滑、流等灾害现象屡有发生,由它们引发的堵江事件也屡见不鲜。而这些堵江事件造成的堰塞湖或者堰塞坝对于工程建设的意义以及地质环境的变迁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分析这些溃坝堆积物对解释堰塞坝的发育特征以及其溃坝后残留坝体稳定性情况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以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坝溃坝后残留坝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现有滑坡堰塞残留坝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描述,并对其堰塞坝形成的原因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对溃坝后剩留的残余坝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经野外地质调查雪隆囊滑坡为大型岩质古滑坡,巨大的滑坡体堰塞金沙江后形成大面积堰塞湖,滑坡体积约为4.1×10~7m~3,经溃坝后将坝体分成了两部分残留体,左岸一部分残留体和右岸一部分残留体。(2)整个研究区域,从堆积体与堰塞湖坝体的物质关系来看,砾石部分为坝体中的物质,而细粒部分来源可能部分来自于坝体,部分来自于堰塞湖溃坝前上游的湖相沉积层。(3)研究发现粒度分维值与分选系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粒度分维值与粒度粗细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从微观角度解释溃坝成因提供了依据。(4)基于FLAC3D软件对雪隆囊堰塞坝溃坝后的残留坝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溃坝后的残留坝体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系数为1.22,处于稳定的状态。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系数为0.84,处于非稳定状态,应加以预防,防止灾害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