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常年居世界第一位,主要产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产量占总产量的1/3。作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用油和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花生具有适应能力强,增产潜力大的优点,但近年来普遍发生叶斑病、茎腐病、锈病、根结线虫病等病虫害。本文以花生叶斑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入手,在11种药剂中筛选出对该病效果较好的5种药剂,并在3个花生叶斑病高发区进行田间试验及调查,进而将3个地区的病株进一步分离进行药剂敏感性研究。本研究筛选出对花生叶斑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杀菌剂,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地区花生叶斑病的差异,以期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证实花生该叶斑病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不分枝,短粗;分生孢子是无色,多细胞,具倒棍棒形或鞭形。经测定18sRNA序列,鉴定该病原菌为黑斑病病原菌,即球座尾孢菌(Cercospora personata)。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花生黑斑病抑菌效果最好,抑制中浓度仅为5.2782ug/ml,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次之,抑制中浓度为13.0718ug/ml。药剂申嗪霉素、戊唑醇、甲基托布津和喹啉酮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5.0501ug/ml、28.5489ug/ml、38.3017ug/ml和52.6449ug/ml。田间药效防治试验中,菏泽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喹啉酮对花生黑斑病防效最好,达到66.67%;药剂申嗪霉素次之,防效为44.31%。烟台试验结果表明药剂适乐时拌种+甲壳素喷雾防效最强,达到58.9%,其它药剂依次为爱苗,防效55.78%;适乐时拌种+爱苗喷雾,防效49.4%;四霉素+适乐时拌种喷雾,防效45.87%;四霉素,防效44.62%。防效最弱药剂为甲壳素,仅35.12%。莒南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鲁花3号和日花1号抗病性最强,感病2级;花育20和青花5号次之,感病3级;科花1号、山花9号、丰花1号和海花1号抗病性最弱,感病4级。药剂敏感性试验表明,在戊唑醇浓度为1ug/ml、10ug/ml、100ug/ml处理下,菏泽、烟台、莒南、威海地区网斑病菌较敏感,在100ug/ml药剂处理下网斑病菌被完全抑制。在吡唑醚菌酯药剂浓度为1ug/ml、10ug/ml、100ug/ml处理下,菏泽、烟台、莒南、威海地区黑斑病菌极敏感,在10ug/ml药剂处理下黑斑病菌被完全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