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目标,服务型制造正成为国内外制造企业竞相选择的运营模式。特别是随着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融入,使得由多家制造企业协同制造提供产品或服务解决方案成为可能。而在其运营中作为重要连接纽带与桥梁的物流业,尤其是区域物流体系也必然进行变革与转型。但由于服务型制造升级进程不同,及其所需物流协作程度也不相同,故其所需外部协作的物流体系要素、功能及运行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需要有针对性识别服务型制造与区域物流体系的匹配性关系,根据服务型制造的目标与要求,研究确定区域物流体系要素、结构与控制策略则是对区域物流体系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基础与客观需要。基于上述,通过文献回顾,梳理服务型制造与区域物流产业的关系、区域物流体系运行的规划与结构、区域物流体系运行测度与控制等方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度测量与控制策略作为主要研究工作,具体分为如下四个模块的研究内容:(1)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分析及测量理论架构。在分析服务型制造内涵及目标属性与区域物流体系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形成的外部条件、基础条件、效应及具体表现,进而研究提出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度测量理论模型,给出测量理论模型的核心构成与相关理论基础,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前提。(2)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度条件要素识别与结构分析。在要素识别的原则与总体思路指导下,应用扎根理论范式,研究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度条件要素,并对各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基于此,提出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度条件要素结构的研究假设,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应用模糊组态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探索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度条件要素的结构,并对要素结构特征进行分析。(3)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度测量体系构建。在对物流均衡度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度测量思路,并确定包括测量指标体系、测量方法和判别标准的测量体系构成。基于物流均衡度的内涵,提出包括数量均衡、结构均衡和时间均衡的均衡度测量指标体系,并提出均衡度的判别标准,同时选择适合均衡度的测量方法,并给出测量流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指标体系、测量方法与测量标准的科学合理性。(4)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运行控制策略。基于均衡度内涵与测量结果分析,针对区域物流体系运行过程的不同阶段,提出了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均衡运行的控制机理,包括服务主体甄选、体系协同运行和服务主体预警控制。服务主体甄选是通过提出计算物流辐射能力选择服务主体,服务主体运行控制是将区域物流体系超网络均衡模型作为控制目标,服务主体预警控制是借鉴控制图思想,提出区域物流体系运行控制的预警标志。针对三个控制策略分别通过应用实例与模拟仿真进行了验证。通过识别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区域物流体系要素,研究提出了物流均衡度是调节服务型制造与区域物流体系关系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均衡度的测量体系与控制策略,目的是要解决面向服务型制造的目标要求,区域物流体系构成要素选择、测量与控制的问题,为基于制造业发展的物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研究视角,可以为区域物流宏观调控部门、制造企业及物流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