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觉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然而听觉障碍是所有残疾中最为普遍的。深度耳聋患者无法借助助听器恢复听觉,但人工电子耳蜗是恢复深度耳聋患者听觉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国外的先进产品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语音分辨率,使许多耳聋患者从中受益。但阻碍我国耳聋患者从先进技术中受益的主要原因是人工电子耳价格昂贵,国内耳聋患者难以承受。因此,自主研究针对国内耳聋患者的人工电子耳系统,提高性价比,满足国内耳聋患者的需要,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DSP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理论,对人工电子耳蜗的语音信号处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利用DSP实现了对语音信号的处理。提出了基于DSP的人工电子耳蜗语音信号处理的系统结构图,其中核心部分是DSP芯片TMS320LF2407,并对各个模块提出了设计方案。语音信号处理主要采用连续交替采样方案(CIS),并将小波变换应用到CIS语音信号处理方案中。最后通过计算机对CIS语音信号处理方案进行了仿真和合成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合成语音与原始语音在频谱包络特征上非常相似,表明CIS语音信号处理方案包含了语音信号的包络信号和部分频率信号,可以使患者恢复一定的听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具有以下特点:1. 将DSP技术用于人工电子耳蜗的语音信号处理,实现了对语音信号的快速、实时处理。2. 经过对各种语音信号处理方案的分析、比较,采用连续交替采样(CIS)的语音信号处理方案,并将小波变换应用到CIS语音信号处理方案中。3. 考虑到对于经过语音信号处理后使聋人能实际感受到的声音效果,难以通过生理实验验证,通过计算机仿真合成声音来验证CIS语音信号处理的效果。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国内自主研制开发一种性价比高的人工电子耳提供一些借鉴,以造福国内耳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