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哈林论政治传播刍议——以战时政府与媒介关系研究为对象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尼尔·哈林是当代著名的媒介与战争关系研究学者,他以其独特的研究视野,将社会意识形态、新闻专业主义等概念与政治学、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评述美国媒体价值立场的转换及报道基调的转变过程。对于战时媒介传播观点的研究,首先从阐释他对于战争时期新闻客观性、电视媒体的传播力量、媒体报道领域的划分等观点的分析开始。其次,依据战争类型划分为整体战争与局部战争,对媒介与战争的关系进行详细解读。以冷战时期的局部战争——越南战争为例,着重论述战时政府与媒介之间的博弈过程,他否定了越战中媒介纯粹的被动采访报道论,认为越战中各战争阶段,媒体都有其自己的报道立场只不过这种立场是依据媒体本身的价值观为导向。  之所以会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对媒介与战争关系的研究倾注大量心血。是因为,他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间,无论是福克兰岛战役,还是第一次海湾战争,冷战时期的媒介与战争关系一直被战争传统思维所笼罩。哈林与以往研究战争与媒介关系的学者的不同点在于,之前的学者都是按照对冷战的三个阶段划分的传统观点,以战争为主体来研究媒介的报道行为。而他则以媒体为主体,根据冷战时期媒介战时表现,梳理总结自己对于媒介战时传播的看法与心得,并试图以全景方式呈现自己的媒介战争观。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份在墨西哥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自去年以来媒体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主要研究载体,通过对流感初期到高峰时期(2009年4月至7月)《人民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媒介的迅速发展,带给传统媒体强劲冲击,不少晚报、都市报纷纷呈现衰落趋势。  晚报在市场化媒体中地位特殊。互联网环境下,晚报转型面临两大背景:一是纸媒尤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解读报道逐渐流行于各大新闻媒体,成为广大受众普遍关注的报道内容。在2007-2008年期间,它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经济日报》等经济类权威媒体,更是
本文通过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构地震损伤识别及采用耗能装置修复损伤结构的可行性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 Pall摩擦装置能使损伤结构恢复完好时的抗震能力,同时具有
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它的地位和塑造与对外政策的执行和国家利益的获取有直接的影响。国家形象及其塑造一方面同国家自身的综合实力有密切关
本论文的研究课题为《光明日报》“观察与探索”版深度报道分析,研究材料来自笔者对2006年1月4日到2009年6月30日约两年半时间里共计1274份《光明日报》的梳理,以及对其中的
学位
1957年1月到1966年5月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十年里,我国的新闻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但由于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至1960年“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