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进行的20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莱州湾虾虎鱼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物学以及虾虎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全年共捕获虾虎鱼12种(分别为黄鳍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乳色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lactipes)、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中华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裸项蜂巢虾虎鱼(Favonigobius gymnauchen)、普氏细棘虾虎鱼(Acentrogobius pflaumii)、长丝虾虎鱼(Myersina filifer)、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隶属于9个属,春季捕获10种,夏季6种,秋季7种,冬季7种,矛尾虾虎鱼、斑尾刺虾虎鱼和髭缟虾虎鱼在四个航次均出现;四个航次中,矛尾虾虎鱼和斑尾刺虾虎鱼的渔获数量最多,均超过10000尾,两种虾虎鱼合计占虾虎鱼总重量的97.34%。(2)矛尾虾虎鱼和斑尾刺虾虎鱼为全年的优势种,黄鳍刺虾虎鱼为重要种,四个航次的虾虎鱼优势种和重要种差异大:春季虾虎鱼优势种4种(斑尾刺虾虎鱼、中华栉孔虾虎鱼、矛尾虾虎鱼、普氏细棘虾虎鱼),重要种3种(乳色刺虾虎鱼、拉氏狼牙虾虎鱼、六丝钝尾虾虎鱼),优势种和重要种数量均为四个航次最高;矛尾虾虎鱼和斑尾刺虾虎鱼为夏、秋季两季的优势种,夏季无重要种,秋季六丝钝尾虾虎鱼为重要种;冬季优势种3种,为斑尾刺虾虎鱼、黄鳍刺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重要种为髭缟虾虎鱼。(3)对四个航次的虾虎鱼进行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结果显示,虾虎鱼按66%的相似性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三个站位,分布分散;第二组站位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北部水深大于10m的海域,虾虎鱼捕获量较低;第三组站位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和中部海域,虾虎鱼捕获量较高;采用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三个组群差异明显(P<0.01);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MDS)显示,胁迫系数stress=0.18,聚类结果可用二维点阵显示;对三组虾虎鱼进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RE),斑尾刺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的组内贡献率高,纹缟虾虎鱼、黄鳍刺虾虎鱼、六丝钝尾虾虎鱼、中华栉孔虾虎鱼和乳色刺虾虎鱼的组间差异性贡献率较高。(4)莱州湾矛尾虾虎鱼的体长范围为35~172mm,平均体长为(86.01±19.55)mm,优势体长为60~115mm,占总渔获尾数的85.69%,矛尾虾虎鱼的体重范围为0.5~43.9g,平均体重为(7.97±5.95)g,优势体重为2~14g,占总渔获尾数的83.05%;斑尾刺虾虎鱼体长范围为45~315 mm,平均体长为(131.29±44.17)mm,优势体长为65~190mm,占总渔获尾数的88.03%,斑尾刺虾虎鱼的体重范围为1.4~275.7g,平均体重为(25.14±21.79)g,优势体重为2~48g,占总渔获尾数的88.95%。(5)对矛尾虾虎鱼和斑尾刺虾虎鱼的体长体重数据进行幂指数拟合,发现矛尾虾虎鱼近似于匀速生长,斑尾刺虾虎鱼为异速生长。矛尾虾虎鱼:W=1.33×10-5L2.94(n=2780,R2=0.951)斑尾刺虾虎鱼:W=1.92×10-4L2.37(n=1687,R2=0.913)用FiSTAⅡ软件中的电子体长频率分析法(ELEFAN I)对矛尾虾虎鱼的生长参数进行估算,得到矛尾虾虎鱼的生长方程为:Lt=297 ×[1-e-0.66(t+0.24)](6)斑尾刺虾虎鱼的肥满度春季最低,夏季最高,肥满度从夏季到冬季逐渐下降;矛尾虾虎鱼的肥满度也是春季最低,夏季最高,肥满度从夏季到冬季先降后升。(7)虾虎鱼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莱州湾中部偏西黄河口附近海域虾虎鱼渔获量较高;夏季,虾虎鱼渔获量大,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南部和黄河口沿岸;秋季,莱州湾西南部的虾虎鱼渔获量较高;冬季,虾虎鱼主要分布在莱州湾西部沿岸。(8)用广义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虾虎鱼分布与时空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赤池信息准则(akaikeinformationcriterion,AIC)检验模型的拟合度,结果发现月份与经度、底层温度和溶解氧对虾虎鱼的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1),叶绿素、水深以及透明度对虾虎鱼的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月份与纬度、底层盐度、PH和化学耗氧量对虾虎鱼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GAM 解释度为 76.7%,AIC 值为 2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