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核铜-钴、铜-镍簇合物和十核铜簇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金属配位簇由于其公认的生物活性,磁性和催化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同金属簇相比,异金属物种中的不同金属离子的协同效应有望促进分子特性和功能的调节。已经设计并合成了许多具有令人愉悦的结构以及高核数的3d和3d-3d团簇。然而,以成本有效且简单的方式获得此类杂金属配合物仍然是挑战。更重要的是,对这些金属簇的共同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磁性上,使其在生物学的应用成为一个探索较少的角落。由于溶剂和配体的选择通常是研究人员操纵配位簇组装的最关键工具之一,基于绿色化学标准,应鼓励在不添加其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有机化合物配体的条件下形成的团簇研究。
  基于具有多种氧化态和不同配位构型的金属铜元素,设计合成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铜簇以及掺杂不同过渡金属原子的铜簇合物将是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这种异金属簇可能具有不同于同核金属簇的理化性质。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简便且环保的一步合成法,在水相中,不添加额外的有机配体,两种不同的3d金属盐(醋酸铜和醋酸钴/醋酸铜和醋酸镍),自组装生成两个六核异金属簇{Cu4M2}(M=Co,Ni)。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表明它们是同质异构的;对两种化合物进行了动态光散射和弛豫速率测试表征,表明其在水相中是稳定存在;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电子自旋共振对其进一步表征。磁性质测量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具有反铁磁性质;通过探究两种化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结合的相互作用,表明其荧光淬灭是以静态淬灭的形式发生的,形成了Cu4Ni2-BSA复合物/Cu4Co2-BSA复合物,且两种化合物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97×104M?1,2.14×104M?1;通过MTT法测定了两种簇合物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和肺癌细胞系(A549)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两种簇合物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滤纸片法测量评估了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与铜镍化合物相比,铜钴化合物具有略高的抗菌活性。
  (2)在缓冲溶液中,两种不同的金属盐(硝酸铜和酒石酸氧锑钾),在K2CO3和丙酸的调节下,自组装合成了十核铜簇{Cu10},并且其结构是手性三维的。在合成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探索了其在水相中的组装规律,我们发现K2CO3在十核铜簇的合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K2CO3在合成中的作用是控制反应的pH,另一反面是调节酒石酸配体与Cu2+离子的配位能力。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它是由10个CuII离子和8个酒石酸配体桥联而成,且酒石酸配体有3种配位方式。通过固体CD测试表明该结构具有手性,并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测试表征探究了该化合物在高温煅烧后所形成的金属氧化物的形貌。
其他文献
氢能因热值高,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绿色能源,是替代化石能源,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氢能的高效储存和安全运输限制了氢能技术的发展。常温常压呈液态,具有4.4wt.%质量含氢量的甲酸,作为储氢材料可实现氢能的安全储存和稳定运输。但常温下,甲酸需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可释放氢气。本论文调研了近十几年来甲酸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针对催化剂载体及载体改性方面对负载型Pd基催化剂进行了优化改进,深入研究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论文以天然粘土矿海泡石为新型载体,利用硅烷偶联剂与无机材料间的偶联反应,采
硕士毕业后,我留在了北大工作,在业余时间用镜头记录燕园的风物成了我的爱好。这些风物从上学开始不知看了多少遍,但每次拍都觉得又有新的魅力。松鼠不怕人未名湖中“翻尾石鱼”上的鸳鸯。“翻尾石鱼”是圆明园属园长春园中西洋楼的石刻构件。今存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近岸水中。博雅塔夜景4.埃德加·斯諾5.雪中的塞万提斯像6.画中的博雅塔7.西南联大纪念碑8.未名湖冰雪世界  责任编辑:周莹莹
期刊
环己烷氧化是工业上十分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用于制备环己酮、环己醇、己二酸等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该过程同时产生副产物戊二酸、丁二酸、己内酯、水等。环己烷氧化反应体系组分复杂,为合理高效回收溶剂及设计产物分离提纯的工艺条件,该复杂组分体系的固液相平衡基础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测定并完善环己烷氧化体系的相关固液相平衡数据,并采用热力学模型进行关联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采用动态激光法,在283.95K-340.45K温度条件下测定己二酸、戊二酸和丁二酸在不同配比的丙酸+己内酯混合
碳纳米管(CNTs)具有高比表面积、耐酸碱、化学性质稳定、易于改性和表面功能化等优点,是一种优异的催化新材料,不仅在光电催化、能源储存等领域大放异彩日益受到重视,也被广泛用作催化剂载体和非金属催化剂应用于多相催化氧化反应中。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关于各式各样的碳纳米管催化剂,其主要依托于选择不同合成策略以及依赖不同前驱体的更换。因此,选择适宜的前驱体、开发一种高效简易的制备策略对合成具有独特结构和高催化性能的碳纳米管催化剂尤为重要。
  三聚氰胺是化工行业中一种常见的廉价原料,作为一种富氮(N含量66.7
稀土元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有机配体形成结构稳定,种类繁多,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配体及相应的稀土配合物的性能与相关应用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各类希夫碱衍生物与金属离子配位的能力较强,合成步骤较简单,其稀土有机配合物在化学催化剂,生物医药,化学涂料,防伪材料,荧光标记等相关领域被广泛利用。本论文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水杨醛类吡啶希夫碱化合物和3种香豆素类希夫碱化合物配体,探究了目标配合物的各项理化性质。其主要工作如下:
  (1)以2-羟基苯甲醛和5-甲氧基-2-氨基吡啶为初始原料,
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移动电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人们在开发高性能电化学储能设备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锂离子电池(LIB)石墨负极正在接近其理论容量极限,无法满足未来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大规模储能系统对能量密度不断增长的需求。锂金属电池由于超高的比容量和锂负极极低的电极电势,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储能器件。因此,这种“超越LIB”的下一代电池(例如锂-硫(Li-S)和锂-硒(Li-Se))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储能设备。然而,Li-S和Li-Se电池正极严重的穿梭效应、不
CO2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钙循环作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CO2捕获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氧化钙具有高理论吸附容量,但反复循环导致迅速丧失吸附活性。针对这一问题,主要解决手段包括惰性载体掺杂和微观结构调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衍生固体材料具有独特微观结构与可控性,是制备理想钙基吸附剂的解决途径。基于此,本文拟采用同源MOF衍生钙基吸附剂,探究不同合成条件、负载类型及负载方式对MOF衍生吸附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多种表征手段揭示MOF衍生吸附剂构效关系,为理性设计高性能钙基吸附剂提供
9月7日,南京农业大学新生丁旭杰在其哔哩哔哩账号中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是园艺学院5位新生在“我的世界”(Minecraft)游戏里共同搭建的南农主楼,被南农人在朋友圈里多次转发。  青瓦飞檐,灰墙淡淡,青草依依,树影沙沙……于每个南农人而言,这栋建于1954年主楼总是一道无法忘怀的风景。在2021级新生群里,园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5名新生李域涛、丁旭杰、袁硕、丁文竣和朱逸硕认识了彼此,看到主楼图片
期刊
锂硫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正极活性物质硫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由于锂硫电池多电子反应过程的复杂性,尽管研究者在过去的十年中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工作,锂硫电池仍被一些固有的问题所困扰,如活性物质硫极差的电子传导性及其充放电循环中的体积膨胀,醚类电解液中多硫化物中间体的高溶解性所引发的穿梭反应等无不限制着它的商业化进程。
  本论文针对锂硫电池系统中多硫化物自由迁移所引发的活性物质流失,容量快速衰减等问题,以氮化碳为出发点,通过掺杂改性、复合等方式设计制备了系列对多硫化物具有强吸附性能的
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常被应用于C-C,C-X的交叉偶联反应中,并体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要求钯催化剂能够在空气和醇溶剂中,温和条件下高效的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传统的钯催化反应需要加入强供电子和大空间位阻的膦配体和卡宾配体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但是这两种配体存在着环境毒性、自燃、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反应等缺点。人们往往用含氮配体来替代膦配体和卡宾配体,同时在使用含氮配体时存在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