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临床指标及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 ACE)基因多态性两方面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为川崎病冠脉病变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判断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1.川崎病组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住院病人共137人,其中无冠脉病变为120例,有冠脉病变为17例。根据Kobayashi等提出的最新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评分指标及国内的三项研究成果,包括(1)血钠≤133mmol/L;(2)AST≥100IU/L;(3)血中性粒细胞分类≥80%;(4)静脉内免疫球蛋白(IVIG)开始治疗时间在病程4d内;(5)CRP≥100mg/L;(6)血小板计数≤300×109/L;(7)年龄≤1岁; (8)热程≥10d、(9)男孩、(10)血红蛋白<100g/L等10项指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2.任选其中的37名川崎病患儿及健康对照37名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川崎病组中冠脉损害组和无冠脉损害组在10项临床指标统计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进行Kobayashi总评分比较,其中冠脉病变组为1.75±1.65,无冠脉病变组为1.66±1.5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ACE各基因型(II、DD、ID)在冠脉病变组和无冠脉病变组、川崎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等位基因频率在冠脉病变组中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组(75%vs44.8%),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3。3.ACE各基因型与10项冠脉病变高危因素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川崎病组冠脉病变组和无冠脉病变组Kobayashi各单项指标及总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2.ACE的I/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川崎病并发冠脉病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