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加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cz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颈椎病可基本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脊髓型。其中神经根型的发病率最高,故对此型临床治疗的研究有较大的意义。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西医治疗方法有如口服止痛药、手术、牵引等,然而药物的副作用、手术风险等问题的存在使其治疗能力受限,而中医的针灸疗法已被公认对颈椎病有良好安全的治疗作用,如电针、火针、穴位贴敷等方法,但关于皮内针配合传统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研究尚不多。  目的:  观察皮内针加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优越性,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方便、廉价的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皮内针加传统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疗程后、2疗程后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和功能状态临床评分表(20分法量表)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并观察疗效,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采用统计软件SPSS17.O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20分法量表及 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2、1疗程及2疗程后,整体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2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26.67%及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  3、1疗程后,两组的20分法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两组20分法量表评分各自前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VAS评分治疗组前后自身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前后自身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1疗程后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4、2疗程后,两组的20分法量表评分较1疗程后均有升高,VAS评分与1疗程后相比均有下降,两组各自与1疗程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晕针、弯针、断针、血肿、感染等不良事件。  结论:  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治疗前组间分布均衡,两组具有可比性。  2.传统针刺及皮内针加针刺两种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均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3.两种疗法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会更明显。  4.两种疗法在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别,但2个疗程后,皮内针加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高于传统针刺疗法,说明皮内针加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更好长期疗效,对防止疾病的复发有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恰当的提问可以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并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等多方面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因此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恰当的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幼儿建构自身主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面向全体幼儿提
期刊
[摘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势在必行。它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进入一些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越性要求避免误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深入的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主战场,如何向这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效益,这是每一位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面对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