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合剂抗肿瘤术后转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oseu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肿瘤术后患者正虚血瘀、余毒未清之病机特点,拟定了益气活血、解毒散结之平移合剂,临床与化疗结合应用,观察了Ⅱ--Ⅲ期肿瘤术后患者1、2年复发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并与单纯化疗作对照。结果观察组1、2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5.74%、3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52.00%(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1.43%、7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7%、58.00%(P<0.05);临床研究亦表明平移合剂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改变血液流变性并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0.01)。 动物实验证实,平移合剂对Lewis肺癌和H22肝癌移植瘤、对实验性动物血道、淋巴道转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抑制肺转移瘤的生长,对H22肝癌淋巴道转移、Lewis肺癌术后的肺、淋巴结转移在转移率和转移程度方面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0.01);并减少肿瘤组织及其间质内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高剂量优于低剂量,低剂量与化疗合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亦能保护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减轻化疗引起的免疫器官损伤。 体外研究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平移合剂含药血清与高转移PG细胞共同孵育,于不同时间观察,并与空白血清作对照。结果表明:平移合剂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PG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药血清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20%药血清作用24、48、72h抑制率分别为37.38%、38.45%、42.61%,与DDP合用,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各合用组与DDP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体外实验亦表明:平移合剂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PG细胞VEGF、bFGF、MMP-9及突变型P53基因蛋白的表达,阻滞细胞于G0—G1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随药血清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明显增强。 研究结果表明,平移合剂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转移作用,其作用可通过(1)减少肿瘤及其间质微血管密度;(2)抑制促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MP-9的表达;(3)下调突变型P53基因蛋白的表达;(4)诱导肿瘤细胞凋亡;(5)保护机体免疫器官,增强细胞免疫功能;(6)改善机体高粘、高凝状态等多途径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控制肿瘤转移的恶性演进。本研究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显示:平移合剂的抗肿瘤、抗转移作用可经口服药物在体内实现,并随药血清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与化疗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且无明显毒副反应,适于长期用药。以上研究为平移合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及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褥疮是由于局面软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1],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说称之为"压迫性溃疡或压疮".目前认为,压疮
5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涉
阴阳二字都有一个“阝”偏旁,也就是“阜”部旁,而“阜”就是高起的土山的象形字(《说文》“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这说明,阴阳就是从部位意义上来区分的。阳在外,阴在内;日光
本文主要利用反应挤出技术以及本实验室设计的反应挤出机研究了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的反应机理、工艺条件、配方、接枝规律以及产品的应用等。并用性能较为合适的聚烯烃接枝物
目的: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本病发病多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风
[目的]为猕猴桃果浆冻干寻求一种最佳工艺。[方法]对猕猴桃果浆进行真空冷冻干燥,通过3因素均匀试验,以猕猴桃果浆冻干过程中Vc含量、含水量、冻干时间为指标,确定其冻干的优
目的 研究电焊工体内低水平多种金属的含量与电焊工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关系,并从氧化应激角度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损害机制。 方法 采用横断面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常见临床类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失而最终发展成为完全性脑梗死,威胁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进展性脑梗死的主要发
当今世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活动、管理职能等方面都有本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间实施“债转股”之后,“债转股”首先在我国引起广泛讨论,但这些讨论大都是